标签:
杂谈 |
山东人的孝悌观念,算是比较根深蒂固的,我用“比较”,是说如果遇到特殊情况比如利益纷争,孝悌也有可能瓦解。
从农村搬到城里后,以前村里的邻居,经常还会来家里串门,和我妈妈闲话,经常会说到谁家打架、谁家兄弟不合。这事情,无疑也是和“礼崩乐坏”有关,不过说白了,是个经济问题,仓廪实而知礼节,如果家中经济情况良好,基本上这类矛盾也会少些,人心不足蛇吞象、自己生活得已经不错还贪图更多也是有的,不过相对较少些。
我们家里的情况比较复杂,大家庭,也有纷争,尤其是我爷爷在世的时候,用句不敬的话来说,老人家真是个祸端,各种兴风作浪,从年轻就没停过,老来尤甚,所以我对他从来都缺少尊敬,更谈不上爱。他如果有绝对话语权,估计我出生时就把我淹死也说不定,毕竟我是女婴。
他老人家在我上高中时去世,没来得及掺和我的终身大事。
我和父亲的亲厚情感接受挑战,就是从终身大事开始。
我接受相亲的安排,但拒绝包办,拒绝和没感情的人订婚。
一番波折之后,我自由恋爱成功、结婚,父母也长舒一口气。
算是个两全其美的结局。
我得承认,当初很认真地想过自杀,自己掂量过,进入一个自己无法接受的婚姻,这样的日子不能过,不如死了。
当时曾经对我妈妈、姐姐、妹妹说:你们都是自由恋爱,选了自己喜欢的人,凭啥轮到我就不行?
她们无话可说,但是家庭不是讲道理的地方。有理也行不通。或者说,家庭讲的是整体道理,一个迟迟不婚的女孩子,让家庭蒙羞,而非只是个人的问题。
所以后来我离职,家人劝我回山东,说不会强迫我什么,我坚决不干,我想我还不了解你们?现在说的好好的不逼我,指不定啥时候又给我搬出什么大道理来,哼,我才不上当呢。
人长大了就是这点好,海阔天空,爱怎样怎样,选择自己喜欢的城市居住,做自己喜欢的工作,读自己喜欢的书,吃自己喜欢的东西哪怕有时候对健康不见得有益,反正也没妨碍谁。
我对自己做到了,也不强求别人。
因为我没孩子,我妹妹怕我老来孤单,对我说将来让三宝养我,我说不用,孩子们有自己的生活,为什么要和她们绑缚呢?固然人老了以后生活能力会下降,但是凭什么就不能有心气始终独立?当然同时我也是自私的,我对三宝说过,大学毕业前的费用都是可以负担的,但将来要买房什么的,就别啃老了,买得起就住,买不起就租,我不觉得为了将来的养老问题就要早做投资,更不应该拿房子什么的换取一个养老资格,就算我自己有孩子,也是这样想这样做。
大家各有各的生活,可以爱,但最好别干涉,更不要以爱的名义干涉。
对我自己来说,当然生活能力和学习能力是必须要持续下去的,其实我现在最担心的倒是老年痴呆,那可就真会给人添麻烦了。基于未雨绸缪的想法,我请教过@心理朱文波 老师,他说这个事情因人而异,不好说。那也就只能多做一点对避免老年痴呆有益的事吧,比如学门新语言啥的。
基于对病、老、死的深层恐惧,所以中国人普遍把“养”的希望寄托在下一代,我则希望自己每一天都活得开心起劲,这样就不会在死亡来临前深深遗憾,好象这辈子就没为自己活过似的。
前一篇:我不过是想保护自己的孩子
后一篇:不断打开门,不断走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