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不过是想保护自己的孩子

(2016-02-28 21:14:38)
标签:

杂谈

我问我妹妹,三宝的学校有没有要求学《弟子规》。
她说小学的时候要求学过《三字经》,不多。
我说,不要学这些害人的东西。
如果她现在的学校要求学,我也没办法反抗,但我会告诉她,这种东西不要认真学,回头忘了就是,更不用去奉行。

对于上大学的大宝二宝,我对她们说,我有个忠告:将来求职的时候,如果单位要求背弟子规,不要选择这样的单位,因为他们奉行的是奴化教育,只有听话的员工才能混好。

谁爱学谁学,反正,我们家的孩子不学,学了也会忘掉。

生活中,动不动就谈《弟子规》的人,我也会敬而远之,因为这表明他们没分辨能力,把糟粕当精华。如果认为这就是国学,那我更是唯有呵呵。
也不和他们辩论,没必要浪费时间。他们愿意自己学、愿意自己的孩子学,都是他们的自由。大家都没有活在一个时代里,有没有什么多交流呢?

以前在知乎上看过一个答案,提及有些父母和师长为什么喜欢《弟子规》,我觉得挺有道理:
(原文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1710857/answer/29884332)

弟子规本质上是在代际之间的power play,即,在一组双边关系中,一方要求另一方提高情商(控制情绪表达、behavior的能力)来适应自己,是自己更加舒适的自处。弟子规本身是一个“文本”,但是亲代(包括老师在内的尊长阶级)把这个文本传递、宣扬、强化、要求诵读领悟的这个行为本身,是一种比文本本身还要强悍的语言,这种昭示着权力与阶级的语言才是“弟子规走俏”这个事件的本质。 亲代明明知道自己作为成年人,远比幼童有控制自己行为和情绪的能力,远比幼童更善于温言揖让,更善于在矛盾发生的时候通过技巧去化解而不是发泄情绪肆意妄为——但他们要求幼童这么去做,而不是去要求自己。为什么呢?因为他们有权力。为什么不是古代女性编写《男则》,并将它传递、宣扬给男性并要求男性遵守?为什么不是幼童编写《师长规》并要求亲代、师长去记诵?为什么国际关系中的文本(规则)是由美国力主编写、加以推广的?权力,是这种言语行为的核心。有权的一方运用权力,去要求无权的一方遵行某种让自己更适意的处事方式。 举个例子,亲代极力宣扬弟子规之类文本当中子代对亲代的尊敬,要求子代去照顾亲代的情绪与感受。但就是这帮父母,在处理自己的大孩子与小孩子之间的关系时,却普遍要求大孩子让着小孩子,要求大孩子表现出更高的情商和更高的宽容度去和小孩子相处——在这里,年龄的法则不适用了。为什么呢?弟子规里的“兄弟睦 孝在中”让我们窥见了答案:兄弟和谐符合亲代的利益,为了实现这种利益,亲代怎么方便怎么来。因为我有权力,既然我知道要求大孩子表现出高情商比较方便,我就这样做。教弟弟去敬哥哥?有点麻烦啊,要做也不是不可以,但于我有什么好处呢?只有当某种秩序对我有好处的时候(代际之间的幼敬长),我才会付出努力去做。 至于弟子规的后半部分,十分荒诞。自己当圣人难,却指望幼童去当圣人了。

我不当圣人,也不指望幼童去当圣人。
我自己不会唯父母之命是从,也不指望外甥女们听我的话。比如我忠告归忠告了,她们非要学、非要进喜欢《弟子规》的单位,我也没办法,尊重他们的选择。

中国有自己的文化属性,所以上一代普遍要求下一代“听话”,如此方能完美地复制出下一代,而且由于老一代人不崇尚独立,需要依靠下一代养老,所以才对“听话”有特殊需求,现在不是连《二十四孝》都搬出来了么?本来讲究的是父慈子孝,现在是父慈不慈无所谓,儿总得孝。想起山东招远赵庆香博士被父亲杀害的案件,卫道士们可能会说,理当如此,谁让赵玉令是父亲呢?——时代发展到今天,大清国都亡了那么多年了,封建余毒仍未肃清,也是异事。

很多时候都觉得无能为力,低智商社会,洗脑的形式又五花八门,一个不小心就被洗了,活着真累,唯有始终提高警惕,不敢说百毒不侵,但能少中一点毒就是一点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