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这是很多人都面临的令人沮丧的事实。
怎么办?
肯定不能只是凉拌啊!
我们先跑跑题,说说我买的小书架吧。
我收到这个书架的时候,可不是这样,这是安装后的效果(没时间拍,图省事用的网图)。

收到的时候是个薄薄的纸箱,打开来里面装着不同的板料。有说明书,每块板料上,有不同的标号。
就是下面的样子:

有配件清单:

按照图纸上注明的进行安装,不用太费劲,也就装好了。完成品是这样:

好,言归正传。
大部分人犯的错误是什么呢?
买了知识(就是纸箱内装的东西,薄薄的木板们和配件清单等),看了两眼说明书,觉得自己安装没问题,然后,就结束了。
大部分人以为这是完整的学习过程。
但是,其实,这只是原料,连半成品都不是。
知识要想到能用的地步,需要按着步骤进行装配,直到成为一个成品。
买这个书架是做什么用的?是为了装起来放书和其他东西的,这才是最终的目标。
既然如此,那么,停留在中间步骤上是不行的。
在知识安装的过程中,有些人特别有想法,不看说明书,按着自己的理解来,结果是要么装不成功,要么装成一个奇形怪状的东西,不是不能用,但是不好用。
他们觉得没问题啊,不是说要有创意吗?
但在知识到技能的转化中,先固化,再创新,如果连成形都还没有,创新也不见得是正确的路径。
有人说,不对,知识的转化千差万别,你这个例子根本不适合。
这样思考,按说是好的,不过,有些人是只顾着批判了,并没有思考:别人所说的,哪些有道理?哪些没道理?我可以采用哪些?放弃哪些?
后一种才是更好的思维模式,而前一种,更大程度上是挑刺,有人满足于挑刺的快感,也就容易忽略知识转化。
的确,不是所有的知识都是这样,有的知识,就是原料级,等待被工具打磨,再和其他原料一起组合成新的知识,再转成技能。
但至少,也先得明白原料的性质啊,而且要有动手动脑的这个过程啊,用眼睛看着那堆木板,它也不会自动组装起来。
有人采用了外包术,直接花钱请别人给组装,这也不是不成,但知识和吃饭不一样,往往是要自己体验下过程,才能实现更好的转化。
就算是体验,也有浅度和深度之分。
巴黎恐袭,有人贴出了如果遭遇室外爆炸如何逃生的图:

这样的知识,看了不等于会做,做了不等于熟练,最好的做法是什么呢?
应该这样做:
照着图反复练习,成为自己的一种熟练反应,同时增强心理素质,这样,如果真的遇到爆炸,身体会给出正确的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