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告诉你一个残酷的真相:总结是没用的!

(2015-11-04 19:51:59)
标签:

杂谈

告诉你一个残酷的真相:总结是没用的!有些人是总结派:
读完一本书,写篇总结;
看完一场电影,写篇总结;
去一个地方旅行,写篇总结;
参加一场活动,写篇总结……

尤其以活动总结最为常见。
我每次举办完活动,都会收到不少总结,在微博上爱特我,我几乎每篇都会看,不过,大部分都是相同的,其实这很奇特,每个人的想法不同、阅历不同,怎么会有一样的总结呢?就算是听同样的东西,结合自己的成长历程和现实问题,也应该有不同的感想才是啊。

所以,这些总结,其实相当多都是笔记类总结:总结我讲了什么。
所以大部分相同。尤其是照录我原话的部分。

这样的事,只要有一个速录员做一份就是了,即使是为了增强记忆,又有多大必要呢?

那么,怎么做是更好的?

现在请看大屏幕,是我今天收到的一封邮件:
萧老师:
您好!
我是曾经约过您的在行课程的ZL,当时,您给出了非常实用、中肯的建议。
其中关于建立学习型部门的意见及您自己的经验和体会,让我感觉豁然开朗。
上周,我把您《跟催的艺术》一文推荐给自己部门与相关的部门学习,并且在部门的例会上专门组织讨论。因为这个技巧与我们的日常工作密切相关,大家都有很多体会和感受,讨论得很热烈,同事纷纷表示很有收获。

我在想,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我们讨论的不仅是一种具体工作技巧,更多是希望塑造一种学习、分享的氛围,让每个人在工作中都能悉心体会、总结、学习,从而获得更快速的进步,以及额外的成就感。

感谢您,让我体会到帮助他人成长的快乐。
--邮件结束。

当初,我给出了建议,她并没有给我一份总结,复述我讲了什么,她只是身体力行了。
然后,她告诉我实际的效果。

你看,So easy。

10月25日我在深圳宝安中心图书馆深圳读书会的时间管理活动中做嘉宾,活动结束时,也是一位在行学员,告诉我她自从约见我以后的变化,其实,就算她不说,我也看到了,因为她的微博能够体现出来,她当初也写了总结,但我更赞赏的,是她的行动,不信,你们自己去新浪微博看@瑞亚子 

为什么总结没用?
因为很多人把总结当成了学习的结束,其实,总结应该是学习的环节之一,是为了帮助自己理清头绪,尤其是提炼出对自己有用的部分,然后,就要开始去实践,理论结合实践,并不断修正,这样,才会把别人的知识转化为自己的技能。

所以你现在应该也会明白,标题呢是有点标题党(不这样你可能就不会进来看了),总结不是完全没用,而是并非特别有用,有用与否,还要看怎么用(相当拗口,自己体会体会)。

最重要的,仍然是知行合一,身体力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