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怎么办?

(2015-10-26 10:50:41)
标签:

杂谈

昨天有人对我说:
老师你推荐的《每周工作4小时》买不到了。

我只回复一个字:
借。

我不想去问是指哪里买不到,如果当当、京东等没有,是不是可以去孔夫子旧书网上看看,一个愿意想办法的人,怎么都会找到办法的。我回复”借“是指各地都有图书馆,这本书在图书馆里都应该可以找到。

一个人爱不爱思考,从发言中就能看出来。
如果不发言,倒还真不容易看出来。

我从来都不喜欢那些轻率的提问,不过,提问的确也是了解人的途径,类似的提问多了,也就可以进行归纳:什么样的群体才会提出这类问题呢?

前天我在微信公众号里发布了《一个适合10到18岁青少年阅读的书单》,因为书单是在豆瓣里面,所以给出了一个链接,而且也加进了原文链接位置,点击可以直接访问。后来接到过两个人的提问,问我怎么没看到书单,我都没有回复。

有人问我一个情感问题,说自己老大不小了,有个亲戚家正好有个同龄的男生,见过面一起玩,感觉彼此有些意思,也互留了联系方式,互加了微信的,但对方一直没联系。男生不主动,自己也不好先开口吧。
我回复:可以试试。
对方回:因为是亲戚,害怕以后见面尴尬。再说男生不应该主动些吗?如果没有表示的话,女生主动比较尴尬吧。
我回复:那就放弃。

如果一个人养成了提问的习惯,大事小事都会问。
有的人呢,给了建议,会挡回来。这种拉锯战式的问答,讨论来讨论去的,也不见得有结果。

较好的做法是什么?
养成”解决问题“式思维。
遇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总结问题——放下问题。
当然解决问题可不是指交给别人,而是至少自己先思考,寻求多种途径未果后,再寻求外部资源。

一个人解决的问题多了,会累积成很多方案,储存在头脑中,再遇到类似的问题,就知道如何处理,其实可能类似的问题根本不会发生,因为解决过后的总结,也会让自己明白如何预防。

能力越强,面对的问题的难度也会越来越大,类似于游戏闯关,但解决之后,能力又会上一个层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