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昨天我参加深圳读书会活动,嘉宾时间是25分钟,其他时间都是在向别人学习,中间发了下微博什么的(含准备好的长微博),有人说我不够专心。
事实上,我并不需要全程专心。
有些内容,我一看图,立刻就明白,一开讲,我立刻知道下文,对这样的内容,如果还需要专心听讲,那是浪费时间的。
对书本也是如此。
一本书里面,尤其是读过同一主题的不少其他书,就会发现,有不少地方都是重复的,因为千变万变,不离其道,道是一样的,只是术和器可能不同,我关注的,是不同的案例,不同的方法,不同的工具,对于相同的,一眼看过去就掠过。这个时间很快,这也是长期训练自己的结果——我的训练是全方位的。从早晨起来的洗漱这类生活小事,到工作范围的大事。不管是独自一人,还是与他人交流,我都是在一种“修行”的状态,何况,判断一本书的内容有哪些是熟悉的、快速抓住别人一段话想要表达什么(特别颠三倒四的除外,对那类人完全没有交流欲望),这不算什么难以掌握的技巧。很多人不过是不用心罢了。
如果一本书读上10遍,每次都如同新读,这可不见得是好的态度、所谓空杯心态,这可能是有问题。应该每多读一遍就多理解一点,对于原来理解的,增加自信,对于原来不够理解的,增加理解。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本来就是要不断地形成知识积累,自信而不自大。
有些不够自信的人,在学习的时候,是用一种战战兢兢的态度,生怕漏过一句话,生怕错过一个字,这样谨小慎微,在学习之初也未尝不可,但如果同一样东西学了很久,还这样的话就有问题。让人快乐的学习,是好整以暇的。写到这里突然间想起来,似乎很多人的学习仍然受到高考气氛的影响,很多年都不能摆脱,所以在学习面前,总是如临大敌的样子——可是我们已经毕业了很多年了,成人的学习,应该换个模式。
先学会学习方法,有时候比学习更重要,这就是磨刀不误砍柴工。
而我所研究的学习方法,全部用在学习上了,一边实践也一边分享,又形成良性循环。
如果说我的学习能力比较强,其实也没多少秘诀,就是这样。
后一篇:怎么办?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