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刘星1979
说:
今天清点一年来所购图书116册,想要一年52周读完,则每两周要读5本。如果能达到这个速度,(其中有5本书看起来会耗时更久)预计今年还可以再购入14本书。得请教@萧秋水 这样扫清欠债的方式可行吗?合算吗?
我回复说:
还有更好的办法:从这些书中,挑选出来值得读的书,进行分类:第一批要读的,第二批要读的,分成堆,完成一堆以后,再来另一堆。这样可以分出重要度、优先级,比单纯的一本一本地读要好。
至于怎么分重要度,排优先级,这个有多种分法。
比如以目标为标准。
就像我想要练习绘画和写作,这个事情在近阶段比较重要,那会先挑选出来和这个目标相关的书来读,和目标结合紧密、见效就快,也就更容易引发阅读兴趣。
比如以兴趣为标准。
目前最喜欢的、最想读的、最能勾起阅读欲望的。比如我有些时候就是想读小说,对专业书就是无感,那我就先挑小说读。满足了兴趣,心里很愉快,然后也就有兴趣读另外的书。
之所以建议分成小堆,这也是把整体任务进行切割的策略。如果是116本书,这个量很大,读完一本,MARK一本,但是余下的总是很多,如果每场20本,那也就是6堆,然后可以开展攻坚战:消灭了一堆,奖励自己吃块糖,再来一堆,这多有成就感啊!
换句话说:
可以把这个事当成个游戏来完成。有意思,又有意义。
另外一个细节可能别人不易发觉,自己说一下吧,是个关于沟通的问题:
我说的是“还有更好的办法”而不是“你这个办法不好”,在沟通中,尽量不要去否定别人,否定,会让别人不舒服,即使你的话很有道理,但是不舒服的感觉在那里,冲淡了别人获得知识的喜悦。
当然我这也是经历了无数否定之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前一篇:温暖世界的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