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念是无色且不可性交的
(2011-11-10 12:55:19)
标签:
柏拉图理念本体哲学认识论形而上学杂谈 |
分类: 理性研究 |
理念是无色且不可性交的
——关于哲学的评述及导论
哲学中有很多伪问题和伪论断。比如,柏拉图哲学的核心概念“理念”,它是人类理解世界的方式或者说是素材。那么,讨论“理念”是不是客观的、永恒的和不变的,就是个伪问题,是一种无稽之谈。
显然,所有东西,要么是有色的要么是无色的,于是,柏拉图的“理念”是无色的。朔爷在小说里也有过精彩的议论“朋友分两种,可性交的和不可性交的。”显然,理念也是不可性交的。——如果你觉得说“理念也是不可性交的”很荒谬,那么,说“理念是客观的、永恒的和不变的”同样荒谬。
不要说我在高雅的哲学面前庸俗和下流,我是在严肃地谈论哲学。在我看来,作家王朔断言“朋友分为可性交的和不可性交的”,比哲学家柏拉图断言“理念先于人类存在”还要靠谱。因为王朔的断言具有操作性和可判定性,谈论的是“朋友”这个客体的固有属性。而“理念”离开了人的理性或者意识,它就没有任何操作意义和断定意义。
谈论“黄有多宽”、“美的原子结构”与谈论“理念是否永恒”一样,都是扯谈。
理念就是理念本身,就像“黄”不是土地,不是某种肤色,甚至也不是一个汉字或者英文单词,它只是一个涵意,或者是一个“所指”。柏拉图的“理念”无非是“所指”的集合。
事实上,柏拉图的“理念”所指的是一个涵义的世界。在涵义世界之外,唯物主义和二元论的哲学都断言存在一个本体的世界。从形而上学来说,本体世界的本质只能是剃除感觉之后的先验的推断。关于本体世界的本质,理性可以做出的直言判断,只有四句话:
本体世界是非均匀的;
本体世界是变化的;
本体世界是无限的;
本体世界是相互作用的。
柏拉图相信存在着两个截然不同的领域:影子的、不完美的、变化的存在组成的世界和完美的、永恒的和不变的理念组成的世界。柏拉图对的地方在于他把理念世界与现象世界区分开,并认为理念是哲学的核心概念;柏拉图错的地方在于,他把理念混同于本体世界。
而受亚里士多德、波普尔和索绪尔等的影响,我认为存在着四个世界:
本体世界(空间 信仰 恒):天文学、地理学、地质学……,例如太阳、地球、神农架、卢浮宫……
表象世界(时间 行为 善):历史学、人类学、考古学……,例如安史之乱、法国大革命、911袭击、北京奥运会……
涵义世界(思想 研究 真):逻辑学、数学、物理学 …… ,例如欧氏几何、康德哲学、相对论、超弦理论……
符号世界(语言 创作 美):符号学、文学、艺术
从“前苏格拉底”到柏拉图,再到休谟、康德和黑格尔,西方哲学主要关注的是本体-涵义世界的本质及其认识论,从叔本华开始,欧洲大陆哲学先是发生了人的转向,继尔是语言的转向。存在主义和现象学主要关注和研究表象-涵义世界,结构主义和解构主义讨论的是符号-涵义世界。而在英美哲学中,实用主义与其说是一种哲学,不如说是一种具有操作主义的美国精神,实用主义最大限度地释放了(表象世界的)经济发展和(涵义世界的)科学研究的效率。而分析哲学是哲学发生语言转向的典型代表,试图在语言结构和逻辑结构中发现真理。(倍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