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投名状》的人物脸谱和阴暗逻辑

(2007-12-16 21:41:10)
标签:

影评/乐评

分类: 文娱评论
   ☆《投名状》的四个主角都不有同程度的脸谱化,而脸谱化会损害人物的丰满度,不是将电影导向人性复杂的刻画,而是让影片趋于概念的说教。而在剧情推进上的生硬,表明陈可辛对观众感受的蔑视,他宁愿用金钱堆砌粗暴,而不愿在人物和情节的细致上拿出一名导演应有的真诚。

  ☆没有不渝的爱情,没有不灭的忠诚,女人不过是淫物,人性敌不过欲望,忠义干不过权谋,而权谋再怎么玩儿也比不上高高在上的皇权——这就是陈可辛这部灰暗电影的阴暗逻辑。

  ☆这就是陈可辛导演的“男人戏”。他隐去了历史和人性中必然存在的光亮和温暖,让《投名状》更近乎无数行尸走肉的丑恶表演。尤其把《王者之心》和《投名状》放在一起,无论是我们还是西方观众(假如相信陈可辛)都会觉得中国男人愚昧、阴暗、奸诈且猥琐不堪,他们没有高尚和超越,只有低矮和就范。

  ☆我们见识过奥里佛·斯通《天生杀人狂》的“暴力美学”,也见识过大卫·芬奇《十二宫杀手》的犯罪电影,但我们知道那都不足以让正常的心智迷乱于对暴力和犯罪的价值判断。只有中国导演才会如此迷恋并反复地在影视作品中诠释他们对皇权的终极膜拜,从描绘宫廷权谋的电视剧到《英雄》再到《投名状》,这一点从未改变。

  ☆听听为了信念和责任献出生命的男人崔斯坦临终前是怎么说的:“我不知道死亡是不是比生存更伟大,但我知道,爱超越了这两者……”
 
  

  仅仅因为能看懂和无所尝试,《投名状》就被吹捧为“2007年最值的大片”,这是一个十分可笑的局面。我们的评论环境总是对导演新的尝试过于苛刻,却愿意把溢美之辞献给那些循规蹈矩东西。
  
  与如此大的投入和演员阵容相比,《投名状》无论如何都是一部平庸之作。《投名状》被夸耀最多的,无非是战争场面和所谓“男人戏”。战争场面我们在中外电影里看得很多很多了,这也是最花钱的地方,但《投名状》的新意在哪里?没有。
  
  至于“男人戏”,先说表演。先问一下,凭着在《投名状》里的表演,你相信会有哪个演员因此获奖吗?李连杰只是换了一个角色,只不过比《英雄》里的杀手无名多了戏份而已,李连杰还是《霍元甲》里的那个李连杰。庞青云固然阴冷,但李连杰的表演并没有给角色加分——这点同样适于刘德华。想想梁朝伟刻画人物内心的表演,甚至比较一下《父子》里的郭富城,李连杰和刘德华的表演不是差得一点儿半点儿,大家就不要拿演员的表演来夸《投名状》了。
  
  再说剧本和人物吧。这其实是一部电影是否成功的关键所在。人物是不是鲜活、可信,剧情是不是新鲜、富有悬念,直接决定着电影能不能打动观众。《投名状》的四个主角都不有同程度的脸谱化,而脸谱化会损害人物的丰满度,不是将电影导向人性复杂的刻画,而是让影片趋于概念的说教。而在剧情推进上的生硬,表明陈可辛对观众感受的蔑视,他宁愿用金钱堆砌粗暴,而不愿在人物和情节的细致上拿出一名导演应有的真诚。
  
  我们就来看看四个主角的脸谱吧:
  
  莲生(徐静蕾)—— 脸谱:荡妇,红颜祸水
  莲生为什么会跟庞青云(李连杰)在一间弃屋里一夜激情呢?就凭他是一个在死人堆里爬出来,然后就尾随着她的猥琐男?或者,就凭一个在全片里无比冷酷的男人对着给他一碗粥的女人边诉苦边号淘大哭?而那样的一夜偷欢何以导致类似潘金莲与西门庆似的长久奸情?是侠肝义胆的赵二虎(刘德华,莲生的丈夫)像武大郎一样不够威猛?惟一的解释,就是莲生是一个荡妇,但影片里莲生既无风骚也无风情,她就是导演生硬安插在电影里的一个符号化的“红颜祸水”。想想吧,她不仅突兀地跟庞青云在片头“搞破鞋”,还在家乡躲避战乱N年之后,在兵慌马乱中突然来到了攻打苏州的前线战壕(呵呵,在太平天国时代,围城会挖那么深的战壕吗?),前来“随军慰安”。这个人物被导演呼来唤去,比上帝说“要有光”于是就有了光,还要神奇和容易。
  
  姜午阳(金城武)—— 脸谱:愚忠,头脑简单
  午阳为什么会在庞青云与赵二虎的几次冲突中站在庞青云一边?就凭庞青云在抢军粮那次救了他一命?可后来的多次争杀中,谁又没救过谁的命呢?所以,午阳只能是一个轻信上级愚忠而头脑简单的家伙。但不要忘了,他只是山野里出来的一介土匪,说他不认从小一起长大、跟了多年的赵二虎,而总是不含乎地听命于庞青云,还是显得很生硬。而最后,明明是赵二虎要被庞青云所杀,午阳不是去救人(设法通知赵二虎)而是去杀人(杀掉莲生),就显得很不合常理。而我还指望午阳其实最后是放了莲生(而这才是所谓人性的复杂面),但电影还是让午阳空着手去告诉庞青云他已经杀了“嫂子”,既然要真杀,就应当提着人头或者物证来救赵二虎,否则,又何必先杀人再救人呢?他只要在门口等着赵二虎来不就成了?
  
  赵二虎(刘德华)—— 脸谱:侠义,有勇无谋
  赵二虎是这部晦暗的电影里最有亮光的角色了。但陈可辛给赵二虎一副侠肝义胆的同时,却不愿意给他宽广的智慧。拿下苏州,也只是凭其勇气和敌方守城将领的“自杀”以及他难以兑现的承诺换来的。他明明已经不再信任庞青云的为人,却没有任何疑虑地死在庞青云的暗箭之下。
  
  庞青云(李连杰)—— 脸谱:野心,不择手段
  庞青云这个人物,其实是一个俗套。所有表现野心人物的作品里,都免不了这种为达目标而牺牲道义的陈辞滥调。对于香港导演陈可辛来说,他还觉得是个人的新鲜尝试,但对在电视剧里看惯了宫廷戏和权谋戏的内地观众来说,陈可辛对野心和权谋的表现,真是小儿科。当然,陈可辛还试图让观众相信庞青云身上的矛盾性,但从电影开头的装死,到杀死投降的太平军和与兄弟的妻子通奸,陈可辛只凭庞青云杀赵二虎时在自己的府内的喋喋不休,就想让观众认可“庞青云的复杂性”也只是一种粗暴和一厢情愿。庞青云从一开始就是一个阴暗的人,基本上没有两面性可言。
  
  这样看来,陈可辛讲的是一个没有光明的故事。女人(莲生是电影里惟一的女性形象)是淫荡的,是扫把星,是祸水,并且该杀。愚忠之人(午阳)只配被支配和利用;侠义之人(赵二虎)的结局是不得善终;只有牺牲道义并且不择手段(庞青云)才能名就功成。没有不渝的爱情,没有不灭的忠诚,女人不过是淫物,人性敌不过欲望,忠义干不过权谋,而权谋再怎么玩儿也比不上高高在上的皇权——这就是陈可辛这部灰暗电影的阴暗逻辑。
  
  我不认为《投名状》演绎了一出悲剧。由于在剧情和人物上的生造,这部电影首先失去了真诚与可信,所以,它根本不能打动人,何谈悲剧?此外,高尚与美好的幻灭才给人以悲剧感,(赵二虎既不是主角,他的死也不是电影的最高潮)而庞青云之死只是一种恶被另一种更大的恶所消灭。看完《投名状》之后,你根本无法获得悲剧的崇高感,你只能觉得压抑(如果你相信它的剧情的话),觉得侠义在利益和权谋面前不堪一击。至于皇权,你就渺小得只剩下跪拜的份儿了。
  
  因此,有很多人会为这样一部平庸且近乎说教地试图展示人性丑恶与皇权最大的电影叫好,这才是一件奇怪且可悲的事情。建议那些叫好的人去看看今年年中上映的《王者之心》。它改编自“崔斯坦和依索德”这个古老的历史传说,作为比《罗密欧与朱丽叶》还要早一些的歌剧,这个故事在西方广为流传,具有无可动摇的经典地位。(《王者之心》的介绍和评论
  
  你不能说陈可辛一定借鉴了“崔斯坦和依索德”的故事,但两者的相似之处可以让我们做一番比较。同样的一个女人出现在两个关系密切的男人之间,同样有着偷情与背叛,同样涉及男人之间的忠信、承诺、儿女情与江山大义,但《王者之心》却给人真正的悲剧感与人性震撼。
  
  《王者之心》展现坚韧的爱情和人性的伟大,爱情发生在偷情之前,而结局是男人的襟胸宽广胜似海洋,仁爱战胜了嫉妒,生命的自我牺牲拯救了一个王国;《投名状》则试图告诉你,根本没有爱情,只有偷情和淫欲,忠义结拜不过是相互利用,男人在欲望和权力面前只能成为俘虏,好人不得善终,人性永远比利益渺小,而利益和命运皆由皇权支配。
  
  这就是陈可辛导演的“男人戏”。他隐去了历史和人性中必然存在的光亮和温暖,让《投名状》更近乎无数行尸走肉的丑恶表演。尤其把《王者之心》和《投名状》放在一起,无论是我们还是西方观众(假如相信陈可辛)都会觉得中国男人愚昧、阴暗、奸诈且猥琐不堪,他们没有高尚和超越,只有低矮和就范。
  
  我们见识过奥里佛·斯通《天生杀人狂》的“暴力美学”,也见识过大卫·芬奇《十二宫杀手》的犯罪电影,但我们知道那都不足以让正常的心智迷乱于对暴力和犯罪的价值判断。只有中国导演才会如此迷恋并反复地在影视作品中诠释他们对皇权的终极膜拜,从描绘宫廷权谋的电视剧到《英雄》再到《投名状》,这一点从未改变。

  
  我鄙视这样的导演和他们的阴暗逻辑。我热爱那些展示人性与生活的广阔的电影,那些带来新奇感受的充满想象力的电影同样为我所爱。
  
  听听为了信念和责任献出生命的男人崔斯坦临终前是怎么说的:“我不知道死亡是不是比生存更伟大,但我知道,爱超越了这两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