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时事点击 |
娱乐明星在其粉丝的眼里当然是光芒万丈、完美无缺的。但这种崇拜很难具有“博爱性”,你只要看一看司空见惯的诸如“玉米”与“凉粉”的相互攻讦,便知道:有多少狂热的崇拜,那背后通常就有多少恶意的贬损与之相对。
在我们的传统文化中,现在的明星放到过去属“三教九流”,被唤作“戏子”,而“翰林学府”则是非常神圣的地方,正所谓“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这种传统文化的价值观通常会潜移默化地渗入到我们的血液中。
而即便以现代文明的眼光,大学也应当是体现科学与人文精神的地方,应当维护文化价值的尊严甚至高傲,它必须与世俗的浮华和虚名保持应有的距离,而只对达到相当高度的真知与学识施以致敬。
所以,当一所大学声称要聘请一位据说在大学时只会“换衣服”和“换男友”两件事的年轻女主持人充当“客座教授”时,这种错位的夸张当然就具有了新闻性和轰动性。
哈哈,有人要的就是这种新闻与轰动。
最近,这样的新闻可不少,比如,所谓“清华博士向张钰求爱”、“80后作家求爱不成要裸奔”等等。这种“新闻”都有一个共性,就是专靠“恶心人”来吸引眼球,炒作的意图一目了然。
应当说,公众对所谓新闻炒作早就能一眼识破并且相当厌烦了。可为什么这样的事情还是层出不穷呢?除了当事人的浮躁和短视之外,这些“经济动物”最主要的是在价值核算后认定,这是一笔划算的买卖。
首先,是“成本低”。在市场经济的诚信机制完善之前,“恶名”造成的损失只停留在道义的层面上,无法形成“经济成本”。在娱乐圈,“出了恶名,赚了大钱”的事例比比皆是,这就一再提示人们抓住一切时机恶炒。而娱乐机构和媒体平台甚至会因为无原则的竞争,对“臭名昭著者”进行争夺。所谓“过街老鼠”越是有人喊打,就越是有人愿意庇护和收留,以便利用“名鼠”来赚钱。
其次,在大学纷纷向明星们献媚的事例中,还可以看到“寻租”的痕迹。在我国,大学绝大多数还是公办的,而大学的日常管理者都是短时间任期的。如果没有类似董事会那样的负责和管理,校长、院长们就难免“牺牲长远,换取眼前”、“牺牲总体、换取个人”。在这次事件中,我们看到了这所四川的大学连同它的某位罗院长不就如此暴得了大名吗?
那些献媚的校长啊,你们是真心景仰这些明星吗?还是想趁机跟她们蹭一下,捞一把?(倍魄)
PS. [大学傍明星一览]
2001年2月,牛群被聘为安徽大学兼职教授;
2001年6月,赵本山被聘为国防科技大学客座教授,为学生讲思想教育课;
2003年11月,主持人水均益担任海南大学客座教授;
2004年9月,成龙接受北京大学的邀请,担任北大影视编导课程的“特座教授”,任期1年;
2004年10月,唐国强被受聘为南开大学文学院兼职教授;
2004年12月,周星驰担任西南民族大学艺术学院客座教授;同时,在去中国人民大学宣传新片《功夫》时,星爷还被聘为人大商学院的兼职教授;
2005年1月,张铁林接受暨南大学艺术学院院长聘书;
2006年6月30日,曾志伟受聘为海南师范学院客座教授、艺术学院名誉院长;
2006年8月27日,四川大学专程聘请吕良伟到四川大学锦城学院演讲交流,并当场聘请他为该学院的名誉教授。但遭到吕良伟的拒绝,他直言:“无功不受禄。”
[背景新闻]
李湘:假扮公主的感觉不好受吧
李湘为啥最受欢迎
2006-03-20 20:20:39
前一篇:网络“恶搞”为何越来越无趣
后一篇:潜规则:咋都成了“别人”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