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潇湘夜语
潇湘夜语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5,377
  • 关注人气:448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一角书房

(2021-04-18 18:44:42)
标签:

读书

文化

分类: 枕边书

 

一角书房

     《一间自己的房间》,是弗吉尼亚·伍尔夫一本散文集的书名,在伍尔夫时代的英国,女人常常要依附于男人,很难独立。在伍尔夫眼中,一间自己的房间也许是女性独立的象征。伍尔夫说“一个女人如果打算写小说的话,那她一定要有钱,还要有一间自己的房间”!


       我只把这种说法看作伍尔夫的抱怨,不能当真。简·奥斯丁就连一张书桌都没有,常常只利用空闲,在客厅的一个小角落里涂涂抹抹,《傲慢与偏见》《理智与情感》《诺桑觉寺》《爱玛》《曼斯菲尔德庄园》就在这样的环境下产生了。就连伍尔夫自己,很长时间里家境也并不宽裕,恐怕也很难有一间完全属于自己的房间,专心一意从事写作。


写作的地方,我们一般称之为书房,或书斋。中国古人常说的书斋,和伍尔夫提到的房间一样,也是极少一部分士大夫文人的奢侈品。只不过他们识文断字,掌握了话语权,流传下来的文字让我们觉得一间书斋,明窗净几,笔墨纸砚,书画以自娱,琴书以消忧,窗外有修竹摇影,门前有青苔侵阶,一派清雅潇洒,是当年文人的常态。但看看《儒林外史》之类,就知道寒苦的文士三餐尚且无着,更不要说什么书斋了。吴敬梓就曾因为天寒,家中无钱生火,只能绕城而行,还邀请了几个和他一样穷困的书生相伴:“行数十里,歌吟啸呼,相与应和”,“夜夜如是,谓之暖足”。今人当文人轶事加以赞颂,仔细想想,一群穷酸书生,衣单体冷,瑟缩一团,半夜围城暴走,该是一副何等惨淡景象。

一角书房


时至今日,物质条件自然是大为改善了,但书房是奢侈品的事实毫无改观,反而有愈来愈稀缺的趋势。有没有空间当然是一大原因,在房产价格飞涨了将近二十年的背景下,多少人为了能在大城市里有一间自己的屋子,不惜为牛为马,临渊履冰地过日子。运气好的,也许能换来一间容身之地,但能摆下必备的家具就显得拥挤不堪了,哪还有地方腾出来做书房。


然而,就算是有足够的财力,能腾出一间空屋做书房,书房里又该放些什么?这是一个大问题,你有几本书需要专门辟一间空屋来放?虽然上学多年,如果教科书、教学参考书、习题集不扔,大概也得占用不少空间,然而,收藏这样的图书有什么意义?每年高考结束,都有学生撕书、扔掉累积的各类考试卷,发泄多年来积郁的苦闷。你居然要留着这些痛苦记忆放在眼前,该不是忆苦思甜?何况这类东西往往速朽,过不了两年,知识不更新,教育部的考试路数也有改变,这些东西就算还有一些价值,也要大打折扣了。我当年学计算机,曾留下几本教科书,想着以后总能用到,后来没过几年就发现,技术大半过时,没过时的也多数变成了常识,没变成常识的自己都看不明白了,终究还得扔掉。


放些心灵鸡汤、职场攻略、股票指南、米其林餐厅宝典、菜谱之类的书如何呢?先不说一个天天读这类书的人,是不是有能力给自己挣出一间书房来,这类书又能填充起多大的空间?况且网上到处都是这类内容,一个手机就解决的事情,用得着这么大费周章?


据说曾有富商去书店一次性买了上千本书,不拘品类,不问作者,一起打包,只为了填满家中书房宽敞的书架。虽然不知道是不是段子,但要把书房装饰得像一间书房,殊非易事。特意留一个房间,号称书房,碰上追慕古人的,也许还要立一个书斋名,弄一方匾额,郑重其事,悬于屋内。可如果书房看上去更像食品储藏室、酒窖或是旅游纪念品陈列厅,就有点尴尬了。弄巧成拙,反而降低了品格,倒不如干脆不要书房,把地方腾出来干点别的不是更好?

一角书房

信息时代来了,无需买一堆纸质书才可以阅读,手机、平板电脑、电子书阅读器,只要想读,任何设备都可以。没有书了,还要书房岂非多此一举。何况大部分人吃喝无忧之后,并不会看书,有没有WIFI比有没有书重要的多。刷一刷各类社交软件、购物软件,看看视频、听听音乐、玩玩游戏,有限的时间都不孚分配,有几个人还能留下大段时间读书,书房更显鸡肋了。


但书房也不一定只用来藏书、读书,如伍尔夫所说的自己的房间,既可以看做一间书房,也可以看做是一间写作的工作室。对于写作者而言,书房的重点在于要打造一个独立不受打扰的空间。这样的书房不在大,只要能放得下一张书桌,藏书不在多,要紧处,是要自成一统,隔绝掉外界的扰攘。


只是对于居住面积紧张的城市人,这样的要求还是有点高。如今的住房都是标准化的,如果是一居室,除了客厅、卧室,也就没有其他空间可以开辟了。两居室当然好,但前提只适用两口之家,可以留一间做书房。如若添丁进口,就得留一间做儿童房。现在人口出生率锐减,政府大力提倡二胎,好了,三居室也不够分配了。你有四居室、五居室?好吧,有钱总可以解决一切问题的,但多数财力不够雄厚的,就只能断了书房的念想。


所以伍尔夫上来说的是“一定要有钱”,然后才是一间自己的房间,没钱,书房往往成了虚妄。虽然如伍尔夫和简·奥斯丁,没有自己的房间,也不妨碍创造出伟大的作品,有些事情物质的匹配并非不可或缺,但如果有一个良好惬意的环境,对于一个人的潜心专注总是不无益处。

一角书房


陶靖节说:“心远地自偏”,环境虽不可变,人心总可以做一些主观的调节。屋虽小,也可以为自己留下一个角落,读书、写字、画画,以遣此无聊之生。在物质条件力所难逮的情况下,除了精神胜利外这种无奈之举,也不妨在能及之处做一些处理。


若问我对书房的要求,我要的不多,但求屋中留一角,有几个书架,能存几本书,供我随时翻阅,书本不在多,电子书又何尝不是阅读,形式上的拘泥多数是为了给别人看,和心灵的关系不大。求一方桌面,摆得开屏幕、键盘,可供我上网纵览天地,随意写点无用的文章,毕竟很久没有用笔写东西,电脑是真的离不开了;一张椅,一杯水,一盏灯,几本闲书放在家键盘边,一段安静的时光,足矣。


这样的要求,算不得太高,最多算平凡生活中的一点点奢侈,虽然也并不易于做到,但不妨心向往之。我不求书房内有花,花是点缀,有则好,但侍弄起来麻烦,不适合我这样的懒人;我不要有酒,酒是魅惑,可陶然,可酩酊,但在书房内,沉醉书文就够了,不该让酒扰了兴致;我不求望得见青天与明月,房间一角能不能看见风景,实在要看居室条件,好天气、好月亮都是天公所赐,更不能强求。若瞥眼之间,能看到窗外一掌绿叶,静心时,能听到薄荫中麻雀啁啾,也就是难得的机缘了;我没有笔墨纸砚,虽然心向往之,可没有这份手艺,也就不必摆架子唬人;我不求法书字画,没有瓷器漆器,太贵的,买不起,太假的,摆着也是笑柄。若有一两张小画,摆在眼前,当然也是雅事,但刻意求之,就大可不必了。


自己的心灵能够主宰,不被外界的纷扰驱策,这才是自己的时光,空间才称得上是自己的空间。外务愈多,则距心灵愈远,奢望愈多,则反受其缚。高屋轩室,藏书万卷,却还是心乱意驰,忧心于身外,我觉得,这样的书房终究算不得自己的书房,有没有真是不必在意了。

一角书房

欢迎微信扫描二维码, 关注我的读书分享公众号:闲书过眼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读书的馋痨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