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三更》引子

(2018-01-06 18:55:09)
标签:

文化

苏东坡

临江仙

指月闲话

闲书过眼

分类: 脱口而出

 

《三更》引子

2017年的最后一天,开始敲打键盘。2017年里,停了多年来一直在写的两个系列文章:《指月闲话》和《闲书过眼录》。一直在想接下来要不要看一个新系列,依然不依章法,只记录一些琐碎的思想。虽然卑之无甚高论,还是希望能留在某地,哪怕尘霜满面,总算暂时未被遗忘带走。


遗忘这个东西总是来得太快,稍微犹豫一下,就倏忽袭来。如果是完全彻底的抛下也就罢了,记不住的生活等于从未发生。怕只怕还有些模模糊糊的影子,像梦境,朦朦胧胧中觉得无限美好,追索起来又杳若飞鸿。


所以这一新开的系列形式早就想好了,主要形式就是没有形式,随便写。记录杂乱的感想,不去想什么体例、主题、系统、结构、思想这类的东西,不敢说是什么“吉光片羽”,不过是一个人的唠叨。


形式想好了,题目倒一直没想好,直到昨晚,半夜醒来,睡不着,思如乱云,脑子里忽然划过一首诗,于是想,不如就用“三更”做题目好了。三更,现在多数人都念三“羹”(geng),其实正确的念法是“经”(jing)。三更系子时,十二点,正是夜静更深,万籁皆寂,此时不眠之人,也许笙歌正盛,也许孤枕难眠,各有怀抱。若说有什么共同点,大概是白日之种种纷扰嚣乱已遁去,人可以简单的反躬问心,或纵情释放灵魂,返回更为真实的自身。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的字雄健端肃,为人也极方正刚直,写出来的诗很励志,可以放在高考冲刺班的墙上,让学生晨昏朗诵,坚定决心,磨砺心智。不过五更是寅正四刻,接近五点,从三更十二点到五更五点都在读书,从现代医学观点来看,肯定不健康,古人的话不能全信,男儿读书也不必非要等到三更。


不过,我半夜想到的并不是这首诗,因为我从来就不是个好学生,读书更不求甚解,颜真卿这种充满正能量的诗就算听到了,也是春风过驴耳,阅后即焚。我半夜脑中飘过的是宋人张与义的一阙《临江仙》:“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闲登小阁看新晴。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三国演义》开篇也是一阙《临江仙》,下阙说:“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结尾词意不知是否是受了陈与义的影响。凭着《三国演义》的影响,这首词脍炙人口,不过,词的作者并非小说作者罗贯中,而是明代另一位大文人杨慎。杨慎,字升痷,本是首辅杨廷和之子,高官二代,二十多岁中了状元,人生看上去一片坦途。不想率群臣劝谏,得罪了嘉靖皇帝,遭廷杖,充军云南。在那里待了三十年,终其一生未获赦免。杨慎在有明一代,有才子之名,作诗词数千首,后人最熟悉他的一部作品,竟靠《三国演义》这类小说家言流传。罗贯中写小说,在当时人眼中是不入流的小文人,和杨慎这样的大儒不可同日而语,但遇合之事,从来难料,能留下的记忆即是合缘顺法,升痷亦可无憾。我今日所写,今后所写,也许不过是一梦,是谈笑间的渔唱樵歌,但依缘法而已。


半夜胡思,想利用“三更”做题目,又忆起苏东坡的一首词,词牌仍是《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馀生。”此时的东坡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仕途蹭蹬,生活寒苦。这夜外出饮酒,三更至家,家童睡得正沉,敲门声也唤不醒。东坡只得柱杖立于江畔,思绪如舟,漂流江海。野史载,当时任黄州太守的徐君猷听到此词,以为苏东坡真的驾舟远走了,治下一个遭流放的官员跑掉可是大事,徐君猷慌慌张张跑到苏东坡家,结果只听到鼾声如雷,东坡正高卧未醒。


人生唯艰,愿仰不愧天,俯不怍人,三更得好睡。若心有所感,难以入眠,不如且听我闲话。


是为引子。

《三更》引子

欢迎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我的微信读书公众号:闲书过眼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