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16闲书过眼录之《阿莱夫》

(2017-08-12 19:54:11)
标签:

博尔赫斯

阿莱夫

读书

小说

文化

分类: 枕边书
2016闲书过眼录之《阿莱夫》

十五、《阿莱夫》;博尔赫斯著;王永年译;上海译文出版社。


《阿莱夫》和《小径分岔的花园》、《杜撰集》可以看作博尔赫斯同一创作阶段内的作品,这一时期的小说最能体现博尔赫斯的思想深度,也是他对小说创作艺术颠覆最为彻底的一段创作期。


《永生》中再次出现了迷宫的意向,指向命运轮回的主题,“任何事情不可能只发生一次”。主人公卡塔菲勒斯寻找永生者的城市,获得永生的能力,在经历了十多个世纪之后,他发现永生的人对命运毫不关心,一切的作为“没有道德和精神价值可言”。最后,他找到了一条可以消除永生的河流,在饮下河水之后,被陡峭河岸上的荆棘划破了手背,终于再次感受到痛苦,可以在夜里安稳的睡去了。在故事的结尾,博尔赫斯又一次用惯常的手法反转剧情,主人公刚才叙说的故事中有着某些不真实,因为他自己才是故事中写作史诗的荷马。但是作为读者,我们真的可以确定他最后说的是真的吗?或者只是另一个虚幻的想象?或者死亡也是一种幻象,只有人类能够感受?“除了人类之外,一切生物都能永生”,那么,永生是有意义的吗?还是生活本来就没有意义?如果是第一次阅读博尔赫斯的读者,当用“永生”这样诱惑的名词抛出了第一个故事,你是否被故事背后迷乱的世界惊骇?你还有信心继续看下去吗?


我要谈谈这部小说集里,个人比较钟爱的几篇,除《永生》外,还包括《埃玛·宗兹》、《扎伊尔》、《德意志安魂曲》和《阿莱夫》。《埃玛·宗兹》是一部具备悬疑特质的小说,埃玛为父亲复仇,首先找到一个不认识的邋遢水手,交出自己的贞操。这种极端行为看上去和复仇毫无关系,然而到了故事最后,读者才发现,这是复仇计划的一环,可以将自己的失贞说成了仇人所为,作为自己杀死仇人的正当理由。更重要的是,埃玛通过对自己极端的侮辱坚定心中的仇恨。在多年前第一次读到这篇小说就给我留下深刻印象,这一次重读似乎更为顺畅了。有些故事你不必一定去解读深刻寓意,埃玛的故事可以看作一个传奇,也是一个好看的故事,如果要深究起来,当然还会有众多的解读,埃玛的心理活动尤其耐人咀嚼。博尔赫斯的故事里永远具备多义性,有足够的想象空间供读者演绎,但如果就把当成一个故事又何妨呢?人生的很多故事都是有意义的,但意义不代表故事的全部。


《德意志安魂曲》这个题目来自勃拉姆斯的一部音乐作品,音乐展示的是死亡与信仰的主题。小说里,博尔赫斯通过林德这样一个历史上真实的人物,开掘出不同的视角。书中主人公林德提到尼采和叔本华对他的影响,“一切疏忽都经过深思熟虑,一切邂逅都是事先约定,一切耻辱都是惩罚,一切失败都是神秘的胜利,一切死亡都是自尽”,因此林德为了建立新秩序,要破坏很多东西,他像一个艺术家,面临人生的困境。如果你认为这是对纳粹思想的剖析,那你就误解了博尔赫斯。他对于人类心理的关注,对于隐秘的激情,远胜于对政治概念的分析或抨击。


《扎伊尔》像是一个符咒,用正反两面将人牢牢绑缚,不能久视,久视必然晕眩。“事物不论多么细微,都涉及宇宙的历史及其无穷的因果关系”,所以一个扎伊尔中蕴含着一切,蕴含着神的名字和宇宙的真相。


《阿莱夫》是无限的空间与叠加的时间,是永恒,也是刹那。在某种程度上,它是另一个扎伊尔,《扎伊尔》是上帝的秘密,《阿莱夫》是博尔赫斯用上帝的眼睛来观看世界。


从《恶棍列传》开始,博尔赫斯的小说里总是有江湖气的故事出现,《阿莱夫》中收录的《塔德奥·伊西多罗·克鲁斯小传》、《釜底游鱼》可以归于此类,《武士和女俘的故事》虽然看上去和前两篇差距较大,但都有“一种隐秘的激情,一种比理智更深沉的激情所驱使”,我愿意把它们归为一类。


在《另一次死亡》里,达米安究竟是死了两次,还是在死后又活在虚幻中?《等待》中的男人,在等待复仇人找到他的过程中,一次次做梦,当复仇者真的来到他的床边,他设想那只是梦中的景象。或者,那真的只是另一个梦?哪一部分的幻象是真实的?哪一部分真实只是幻象?《死于自己的迷宫的阿本哈坎-艾尔-波哈里》、《阿斯特里昂的家》的主人公都在迷宫之中,前一个故事中,迷宫是一个陷阱和阴谋,后一个故事里,迷宫是一个人的孤独。但在博尔赫斯的心目中,这是否是同一个迷宫?


《神学家》中写道:“故事的结局只在隐喻里才能找到”,正统和异端,构成了同一种东西,真实和虚幻,构成了同一个宇宙。这部小说集中讲的所有故事,也许只是同一个故事,只是同一个隐喻,毕竟,那只是一个博尔赫斯,一个宇宙。博尔赫斯只能用隐喻来描述宇宙,《神的文字》里说:“见过宇宙,见过宇宙鲜明意图的人,不会考虑到一个人和他微不足道的幸福和灾难,尽管那个人就是他自己。”博尔赫斯还没有到可以不考虑自己幸福和灾难的境界,可见他还没有能够一窥宇宙的奥秘,而曾经窥见过的人,早已不会发声,对我们而言,这个宇宙注定无解。

2016闲书过眼录之《阿莱夫》

欢迎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闲书过眼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