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15闲书过眼录之《受活》

(2015-12-27 15:37:16)
标签:

文化

小说

阎连科

受活

文学

分类: 枕边书

2015闲书过眼录之《受活》三、《受活》;阎连科著;天津人民出版社。


可能因为自己北京人的身份,虽然对方言写作谈不上排斥,但总觉得以方言来创作,到底不如以普通话或称现代白话书写来得流畅典雅。这其中也包括以北京方言来写的小说,我能接受小说中的人物对话用方言来阐释,这样比较符合人物身份,但整体叙述掺入太多方言总让人有违和感。


这样的方式并非完全不能出精品,金宇澄的《繁花》用上海方言结合普通话创作,清雅不失鲜活,就是成功的范例。阎连科这部《受活》,多用河南方言,仅从文字上看差强人意,读起来总觉出戏。以致刚开头时,听作者说:“受活哩”“处地儿”“茫茫白白的一片哩”,我总有些出戏,好像听一个陌生口音的人滔滔不绝地和你聊天。好在随着故事的流转,韵味慢慢氤氲,淡化了文字间的磕磕绊绊。


如果抛开语言上的生涩(这么说可能不太准确,对于一个外地人而言,《受活》的语言是生涩,也许对于河南人而言,却是出奇的生动鲜活,因为不懂河南话,我的评价也许有失客观),《受活》荒诞的题材,国内鲜有能驾驭自如的作者。《受活》中最丑恶的部分往往是现世主义的描述,一些美好的片段反而充满荒诞味道。比如小说最后光明的结尾,受活庄通过几十年的争取,终于拿到“退社”的文书,茅枝婆一生大愿得偿,可以安然“殉”了。受活庄摆脱政府的管辖,成为天不收国不管的自由地。但我们都知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中国没有哪个村庄能脱脱离行政区划,摆脱政府的控制。事实上,这样的村落只能存在于原始社会状态,无法融入现代社会。这是桃花源的梦,老聃小国寡民老死不相往来的一厢情愿。反倒是“黑祸”、“红祸”、“铁灾”、“大劫年”,购买列宁遗体搞旅游一系列事件,柳县长把自己的棺材放在列宁棺材下,要“永垂不朽”,在外国读者看来荒诞无比的情节,经历过历史乱象的中国人却觉得是一种夸大的现实主义,真实的部分倒比荒诞更多。时代的荒诞总比我们想象的荒诞更有创造力,毕竟,作家的想象只是一个人头脑中的产物,时代的荒诞才是千万人共同创造的怪兽。比如读王小波的《黄金时代》,就感觉比他的《白银时代》更具荒诞意味,虽然前者是写实作品,后者才是所谓描述未来的荒诞小说。


阎连科将现世荒诞着,将荒诞现世着。让受活庄上的残疾人凭借半年的演出钻上天成了富翁,又在“列宁纪念堂”落成庆祝的日子被那些没有身体残疾的“圆全人”将财富洗劫一空,重新落了地,甚至让茅枝婆的四个外孙女也让“圆全人”糟蹋了,一丝温情脉脉的东西都没留下,就像他最后一分钱也没给受活出演团的残疾人留。留下的只有一个关于“退社”的乌托邦,一个关于“天堂日子”的白日梦。


柳鹰雀是政治的化身,也是阎连科对某类政治领袖深入骨髓的勾勒。柳县长是我们这个盛产明君圣主的国度如此此熟悉的形象,他们擅长煽动普通人,利用他们的欲望与贪婪,而他们自己对权利的欲望却更加炽烈,梦想成为众人拥戴的偶像。在某些阶段,无论他们做出的事情何其荒诞,只要能够成功燃起民众心中的烈焰,他似乎就能在一瞬间看到永垂不朽。他们用伟大的口后,为人民勾勒幸福的远景,为了实现美好的未来,让民众付出牺牲。但幻象终究是暂时,我们甚至很难真的痛恨柳县长,他可以利用人民,人民也可以在购买列宁遗体落空后视他为不存在,他利用权利,同样被权利玩弄。虽然最后,在县长秘书的谎言下,人民终于如他向往的那样,成千上万地跪拜在他脚下,但那也是他最后的辉煌。他最后只有让自己成为一个残疾人,躲进受活庄,因为现世容纳不下他的野心,曾那么轻易被他玩弄于股掌间的民众,也不会再理睬一个不再灵验的偶像,权利的最终是孤独。


在对政治的隐喻中,《受活》也是一部拷问人性之作,像把耶稣钉在十字架上,让淋漓的鲜血和盲目的看客展现人类的罪。残人贪婪,“圆全人”更贪婪,残人自私,“圆全人”更自私,《受活》中满是人性的贪婪、盲从、卑劣、残忍,阎连科莫非在告诉我们,这个世界如此丑恶,美好只能在荒诞中找寻。


以一个“残人”的村庄,来对照“圆全人”世界的残缺;从“入社”到“退社”来对抗历史的“进步潮流”;以购买列宁遗体,建纪念堂的荒诞,结合柳县长一步步走向塔顶的野心;《受活》是一部惊心动魄之作,震撼并非由荒诞而来,而恰恰来自阎连科对历史与现实的深刻体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