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事糊涂,小事不糊涂——指月闲话之一百一十六

标签:
周作人胡适知堂回想录张中行文化 |
分类: 指月闲话 |
张中行在《苦雨斋》一文中谈周作人,引北宋吕端为例,说吕端做到宰相,太宗皇帝评价其“小事糊涂,大事不糊涂”,而周作人恰与吕端相反,是“大事糊涂,小事不糊涂”。张中行口中的大事当之一是周作人在日本入寇期间,出任伪职一事。他说当初周作人本有三条路可走,上计是走为上,南下离开沦陷区,中计是学顾炎武,“闭门却扫,宁可死也不出山”,但周作人偏偏选了下计,不但出山,最终还做到伪政府华北教育总署督办的高位,抗战后被以汉奸罪审处,关进了南京提篮桥监狱。
周作人后来在《知堂回想录》中回忆胡适之,提到北平沦陷之初,胡适曾自伦敦寄书,书中有打油诗,说“藏晖先生昨夜做一个梦,梦见苦雨庵中吃茶的老僧,忽然放下茶盅出门去,飘然一杖天南行。天南万里岂不大辛苦?只为智者识得重与轻。梦醒我自披衣开窗坐,谁知我此时一点相思情。”在此事上,胡适是识得轻重,大事不曾糊涂的人,他希望周作人能南下,离开北平是非之地。但周作人回信道:“老僧假装好吃苦茶,实在的情形还是苦雨,近来屋漏地上又浸水,结果只好改号苦住。晚间拼好蒲团想睡觉,忽然接到一封远方的话,海天万里八行诗,多谢藏晖居士的问讯。我谢谢你很厚的情意,可惜我行脚却不能做到,并不是出了家特地忙,因为庵里住的好些老小。我还只能关门敲木鱼念经,出门托钵多化些米面,老僧始终是个老僧,希望将来见得居士的面。”周作人以家庭拖累为理由,婉拒了胡适的建议。
1949年,国民党溃败在即,周作人得以出狱,暂居上海,在那里见证了改天换地。据周作人在《知堂回想录》中说,上海暂居期间,他曾致信胡适之,劝其留在大陆。这一次,是胡适没有听从周作人的建议,拒绝留在大陆,而是转往美国。
说到学问文章,周作人未必不如胡适,在我看来,甚至高于胡适。但在政治眼光上,周作人实在远不及胡适。胡适若是听周作人的话留在大陆,只怕比胡风的下场还要惨,他在抗战爆发后南下,在1949年后离开大陆,事后证明都是明智之举。周作人在这两个重要时期做出的抉择无一例外都是错的,可见政*素质的高低未必和一个人的学问成正比,张中行说周作人“大事糊涂”,如果大事指的是对政治的了解,这句话真不冤枉。
图为青年时代的周作人和妻子羽太信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