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读书阅读小窗幽记文字 |
分类: 指月闲话 |
从小受教育,起初满耳所闻都是读书的益处。比如读书好,就能考上好学校,考上好学校,就能获得好工作,出人头地,一生幸福,春暖花开。拿古人来说事,就是“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黄金屋”、“千钟粟”云云。小时候,家长照例不提“书中自有颜如玉”,容易让小孩早恋,况且孩子们多半不会去书里找颜如玉,而会去班里找。再往后,读书的坏处就出现了。孩子们发现,所谓读书,其实是分课外和课内的,好像家长鼓励孩子广交朋友,但并非所有人都适合做朋友,只有成绩好的同学可交,坏孩子不能交。最让人崩溃的教课书是你必须读,轻松愉悦的课外书,是不能读的,是有害的。这时,读书的势利眼出现了。父母眼中所有能让孩子们有幸福感的图书,成了格调低下,误人子弟的东西。“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原来不是所有书都是高的,读书也有嫌贫爱富,向声背实的势利。
读书的势利,后来产生了多种结果,最常见的一种是读了教科书之后,从此再不碰书本。势利的世界,读书是没用的,要凭关系、靠钻营。既然要势利到底,索性抛去伪饰,只取最需要的东西。另一种好一些,名曰“充电”,说穿了是另一种势利,既只读对眼前利禄功名有帮助的书,所以有“鸡汤”,有“励志”,有各类名人的指点教导。
谈功利自然是势利眼的表现,所以我们就有了为心灵而读书的说法。只谈高雅,追求读闲书、聊雅趣、斗机锋的趣味。比之上来就用物质标准、社会功效来考量,这类读书方式看起来全无功利,由“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一变为心灵的丰美而读书。但是,所谓心灵也有俗与雅,深与浅, 高与低的区别,只要有了分别心,势利眼就在所难免。
旧时谓“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一则因识文断字者少,能读书天然有了一份傲人的资本;二则读书是科举仕进的途径,走入上层阶级的正常阶梯;今日识字不再是什么特殊本事,科举已废,读统一教科书出来的大学生每年全国有六七百万,像流水线上的工业品。应届毕业生找工作都让人低看一等,更没有自以为是的资本了。但读书这件看起来快变成行为艺术的事,仍有可傲人之处,其根基正在于拥有知识造成的势利。
一事不明,学问之耻,一事比别人多懂,就有权洋洋然顾盼自雄。知识不仅带来力量,也带来高高在上的体验。于是有些自诩为精神贵族的读书人,以品味不凡,知识渊博自傲,藐视那些不及自己精神境界高尚的众生。读书成了彼此比判高下的手段,书读得多,读得博,都能作为卓然于众生的标志。沉心读书的人日渐其少,大庭广众或传播媒体上大谈读书的却比比皆是,其势利更甚于“黄金屋”的物质利诱。更有某些人,拿他人知识的短板缺漏,作为攻击的口实,名为商榷讨论,实为借机展示自家的渊深博览。
经过了几千年人类知识文明的堆积,百余年间知识爆炸,加上一二十年间互联网发达,世间最有学问的要公推为搜索引擎。人类累计知识如此之多,书籍浩瀚,能做到知识完备,点无遗漏,最好的办法是用数据库。虽然各类搜索引擎的所谓百科等,错漏百出,一样可以让势利眼们找到自豪感,但如果拿其掌握的正确知识点与我们所了解的那一点点可怜知识比较,人家是恒河,我们是恒河之沙而已。
人的知识各有盲点,读书之间,各有视点,挂一漏万是必然的,读书中错记、漏记、误记是常事。受人的头脑、精力限制,博而不专,专而不博,在所难免。读书若纯为记忆,那就是和机器PK,永无胜算。现在很多人擅长用搜索引擎了,但他们用搜索引擎的目的是为了发现别人知识的盲点,藉以夸耀自己的博学。搜索引擎成了读书势利眼的一大利器,屡试不爽,因为谁的读书范围再如何深广博大,也超不过搜索引擎,看似批评者眼光毒辣,其实是搜索引擎在背后施威,是现代版的狐假虎威。一点点知识上的疏漏,却成了攻讦利器,因而推翻对手所有的观点,由对方的治学资格,一直质疑至道德水准。却忘了自己也不过“搜索引擎”派,拾人牙慧而已。
读书另一种常见的势利来自视域不同。这其中有不同领域之势利眼,读哲学的不与读文学的同流,读自然科学的视哲学为诡辩;有不同门派之势利眼,现代派的看不起乡土派,存在主义和浪漫主义坐不到一张桌子上;更纷繁复杂的是品味之势利眼,读张爱玲的瞧不起读琼瑶的,读伍尔夫的鄙视读夏洛蒂·勃朗特的,读乔伊斯的看不上读毛姆的,乃至读金庸的不屑于读梁羽生;固然有很多是眼界高低所致,但毕竟读书这件事,难以强求水准一致,多一些了解包容之心,当不至于太过苛责。偏偏又有许多读书人,如上海人对外地人的鄙薄,北京人对河南人的偏见,全然忘记了理性的存在,对不同的观点、视角,动辄嘲弄、讥讽,甚至谩骂、侮辱,直至老拳相向,自诩读书人的那点教养、理智,算是都还给书本了。岂不知自己所见那一掌之地,也正是别人嘲笑的焦点。
读书不可没有自己的观点,否则是读死书。对待读书这件事,却不可无胸襟,否则终究是用势利眼为自己用读书打造囚笼。看到别人的读书观念与自己相悖,会暴跳如雷的,往往是自己的观点有漏洞。如果对方的观点悖谬无理,你自不必动气,因真理在你手中,大可睥睨荒谬。动气,多半是对方戳到了你的软肋,找到了你的漏洞,恼羞成怒罢了。
归根结蒂,我不愿视读书为一件多么卓尔不凡的事。陈眉公《小窗幽记》里说“人有一字不识,而多诗意;一偈不参,而多禅意”,换到现代说,社会人生是最好的书本,终身学习,未必要博览群书。博览群书是好的,但不能因此存了势利之心,以读书来炫耀身份,以书本那点知识骄人。“仗义每从屠狗辈,负心皆是读书人”,这话说的过了,但读书若不能让人之胸怀扩大眼界高超,只是凭空多了些势利眼,倒不如吃狗肉喝大酒,做点其他有益于国家人民的事,至少能见真性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