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指月闲话之十二

(2008-04-27 22:13:51)
标签:

佛学

赵朴初

文化

分类: 指月闲话

指月闲话之十二赵朴初先生一生著述谈不上丰厚,究竟是时代环境使人缄默,抑或慎言谨行持身清虚,莫非大法只在意念间不可传诸文字?后人自可揣测,只是斯人已逝去,无可探究了。

 

收入北京出版社的《大家小书》系列的《佛教常识答问》,算赵朴初先生不多著述中一本极浅易的作品,然而又绝非浅薄。今日常有自称“禅师”或居士的人,要广度众生,用似是而非的概念,加心灵鸡汤的调料,做一碗芬芳扑鼻却缺少质料的稀汤,自称是高妙的禅机。赵朴初几万字一本薄薄的著述,还要加入应景的时文,应对政治的要求,然而仅就其中重要的部分,解说精辟简约,叙述客观平实,有佛家风范。尤其是观点不做粉饰,不故弄玄虚,论理严谨细致,对于佛学入门者不失为一部难得的引路之灯。各位若真心向佛,我劝还是远离起那些花团锦簇灯烛辉煌的东西,怕不小心入了魔障。

 

下面摘录一段关于“佛”的解释:

 

“佛”字是“佛陀”的简称,是Buddha的音译(如果是今天的汉语音译,应当是“布达”),“佛陀”的意义是“觉者”或“智者”。“佛陀”是印度早就有了的字,但佛教给他加了三种涵义:(1)正觉(对一切法的性质相状,无增无减地、如实的觉了);(2)等觉或遍觉(不仅自觉,即自己觉悟,而且能平等普遍的觉他,即使别人觉悟);(3)圆觉或无上觉(自觉觉他的智慧和功行都已达到最高的、最圆满的境地)。

 

佛原本是人,并非“神”,佛只是另一种人,一种了悟无上智慧的人,然而佛也终究脱不开因果律,这是否和我们原本的理解有很大差异呢?“一切众生,皆有佛性,有佛性者,皆得成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锦心与绣口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