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诗经柳永世说新语于坚长生殿文化 |
分类: 枕边书 |
周振甫也是研究诗经的方家,奇怪这本书的译注却多有错漏,且粗略简疏,远不及余冠英的注解详尽精准。尤其是白话文对照的翻译,很多几乎可以用不知所云形容。究竟是否编选或编辑的问题不得而知,要看看周振甫的其他《译注》译注方能找到答案,碰到我这种不求甚解的,也就作罢了。
“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美景虚设”,关于《雨霖铃》书中题解道:“浑厚绵密,森秀淡远,兼而有之;且能于曲折委婉中具混沦之气”,恰切的评论。只是词中一味离愁别绪,说多了未免有点“祥林嫂”式的琐碎。
八、《饮水词笺校》,纳兰性德著,中华书局,赵秀亭、冯统一笺校,繁体竖版。
专门有一篇《如鱼饮水》谈纳兰词,这里不多说了,自认为这是目前纳兰词版本中最好的一个,收罗广泛,注解详尽,又不过多强加笺校者的观点入内,难得。还有一句题外话,书是繁体竖版,虽然我看繁体没有太多滞碍,但对于很多年轻或入门的读者,未免多立了一道门槛。与其让一些女作家把纳兰当情圣来演绎,为何不出个简体版,给普通读者扫扫历史和文学的盲。
早就听说过于坚,读了却有点失望。虽然在后记里,于坚对自己的诗歌风格做了一番态度高傲,有理有据的解说,可理论上说的通,不代表实践中也能成功。
于坚早期作品还有点诗味,越到后来,越松散琐碎,充斥平白的思想,缺乏优秀诗歌应有的语言的捶打,意向的提炼。倒是诗集的最后一首长诗《飞行》,也许因为篇幅的原因,容纳了一些令人欣喜的思维和意向,起伏中带来震撼,可惜后面又有点收束不住,变得拖沓寡味。
鲁迅厌恶中国戏剧小说的大团圆结局,由于戏剧要满足平民的需要,这种滥调尤其明显。照我看,《长生殿》的结局实在是貂身的狗尾。“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白居易一个干净利落的煞尾,情绪恰至高潮处,洪升非要拉出一个天上相会的结尾,要有情人终成眷属,似乎中国人受不了纯粹悲剧的折磨。戏剧的前半部,唐明皇与杨贵妃的爱情也牵强造作,最好的一段是中间,《闻铃》、《弹词》,悲欢离合,沧桑盛衰,动人心魄。梨园老人细数繁华,那情景,贯穿了整个历史的尘烟。
整部书只能算三分之一的优秀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