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枕边书 |
春节前在上下班路上读梁实秋的《雅舍谈吃》——去年购得的5卷本《梁实秋作品集》最后一册。春节,除了阖家团圆调整休息,中国人传统上尚要大吃大喝一膏馋吻(“一膏馋吻”是梁实秋文章内喜用之词),读这本书适得其时。
梁实秋幼时家境优越,年长后虽历经历史的动荡变迁,但个人生活平稳安逸,得以享受人生,饕餮美食,才有余裕于晚年在台北回忆口腹生涯。梁氏在自序中引用孟子的话:“饮食之人,则人贱之矣,为其养小而失大也。”,不过他并未认同亚圣的观点,反而自辩道:“但是贤者识其大,不贤者识其小,这个‘小’字不是绝对不可以谈的。只是不要仅仅成为‘饮食之人’就好。”人生自有其慷慨轩昂弘道济世之时,而细节处的满足与精雕,却是幸福的原点。食是人生的一种满足,罗素说“参差多态乃幸福之本源”,喜好吃也是一种幸福的形态。
既然一茶一饭也是禅,说食是艺术文化的别类也未尝不可,只是不要搞成商业的噱头就好。李渔的《闲情偶寄》、袁枚的《随园食单》都谈到饮食,算是艺术的生活了,惟独商家餐馆的炒作不能列入艺术范畴。例如“红楼宴”“帝王餐”之类,生拉硬拽上传统文化的高帽,却距食艺术远矣,不是一番大张旗鼓的宣传,牵强附会的解说,就能把几色菜品镶上文化的金边。食能渗入文化的味道,要有历练形成的识见,积淀堆积的底蕴,非朝夕可为。梁实秋一生走遍南北东西,行迹颇广,吃上可称“古今中外”,莫不涉及,再加上中西合璧的文化熏陶,亦文亦白的文风语调,落笔方能活色生香,雅洁有趣。几年前读逯耀东的《大肚能容——中国饮食文化散记》,虽旁征博引翔实丰厚,总觉输了那一段味道。行文拖沓,情趣淡然,既是文力不逮,怕也是经历尚欠的缘故。梁实秋谈吃,文字间弥漫的是缕缕乡情,对流逝光阴的依依。耄耋老人回忆一生的饮食滋味,又岂仅仅是烹饪之法、几味佳肴所能涵盖。饮馔之道,既关乎味蕾,也在于心。在这点上,我虽讨厌韩剧,却认同《大长今》的观点,食物是要用心去做的。
春节期间总算有时间安心写一点文字,吃一些东西了。以前家里烹调60%出自我手,这一年来由于工作关系却很少下厨,春节期间有空也该做做饭。老子曰:“治大国若烹小鲜”,大国我治不了,即便“烹小鲜”水平也够差。饮食是一种协调,不同的材质妙在搭配,选取调料,拿捏火候,失之毫厘,差之千里,没有秘诀,全靠自己了悟。家庭、事业、钱财、梦想,人生也是一种烹饪,调配是一门学问。在这方面自知不济,然而快餐的时代,哪有时间给你细品吃的艺术呢?惟有无奈。
与其坐而言,不如起而行,准备买五花肉作“梅菜扣肉”。我的做法和菜谱不大一样,这个菜轻易不做,因程序过于繁琐复杂耗费时间,且有“危险”。不妨把菜谱写在下面共享:
1、五花肉,要有皮,切成大块,开水焯一下,撇出浮沫,捞出。
2、换水,坐开,放入葱、姜、桂皮、八角、花椒、料酒(花雕亦可),将肉放入,文火焖炖。肉至七成熟即可捞出。切记,葱姜应少量放置,因最后蒸时还需再放。煮剩的汤切勿倒掉,将各类调料撇出,留下备用。
3、最危险的一步:将肉尽量晾干,炒锅坐油,油至六成热即可,将肉放入炸。由于肉内含水,会造成油花四溅,故应准备好锅盖、长叉、手套、围裙、眼镜等防护装置,并尽量保持距离。肉煎至微黄取出。
4、放糖炒糖色,待糖起泡后将肉皮一面放入糖色中,使肉皮着色。安全事项同上。
5、待肉冷却后,将大块肉切成薄片,放至小碗内。梅菜洗净,铺于肉上,加葱、姜、酱油、糖、盐少许,由于梅菜本身有盐分,切忌放盐过多。将刚才剩下的炖肉高汤倒入碗内,不宜过多,仅起提味作用,因蒸肉本身还要出水。
6、放锅内蒸三十分钟左右,即告完工,开电视、启红酒,准备一膏馋吻吧。
这样做的五花肉,最大好处在于肥而不腻,梅菜的微苦细品颇有回味,但不宜多吃,小心胆固醇。北京少见上好的梅菜,我手头的梅菜还是两年前在上海买的。好了,不说了,说的自己都馋涎欲滴了。方法是说了,至于好吃不好吃,还得看你自己如何掌握了。尽信书不如无书,同样,别人的菜谱光看不如不看,非要亲身尝试才可掌握诀窍。
梁实秋幼时家境优越,年长后虽历经历史的动荡变迁,但个人生活平稳安逸,得以享受人生,饕餮美食,才有余裕于晚年在台北回忆口腹生涯。梁氏在自序中引用孟子的话:“饮食之人,则人贱之矣,为其养小而失大也。”,不过他并未认同亚圣的观点,反而自辩道:“但是贤者识其大,不贤者识其小,这个‘小’字不是绝对不可以谈的。只是不要仅仅成为‘饮食之人’就好。”人生自有其慷慨轩昂弘道济世之时,而细节处的满足与精雕,却是幸福的原点。食是人生的一种满足,罗素说“参差多态乃幸福之本源”,喜好吃也是一种幸福的形态。
既然一茶一饭也是禅,说食是艺术文化的别类也未尝不可,只是不要搞成商业的噱头就好。李渔的《闲情偶寄》、袁枚的《随园食单》都谈到饮食,算是艺术的生活了,惟独商家餐馆的炒作不能列入艺术范畴。例如“红楼宴”“帝王餐”之类,生拉硬拽上传统文化的高帽,却距食艺术远矣,不是一番大张旗鼓的宣传,牵强附会的解说,就能把几色菜品镶上文化的金边。食能渗入文化的味道,要有历练形成的识见,积淀堆积的底蕴,非朝夕可为。梁实秋一生走遍南北东西,行迹颇广,吃上可称“古今中外”,莫不涉及,再加上中西合璧的文化熏陶,亦文亦白的文风语调,落笔方能活色生香,雅洁有趣。几年前读逯耀东的《大肚能容——中国饮食文化散记》,虽旁征博引翔实丰厚,总觉输了那一段味道。行文拖沓,情趣淡然,既是文力不逮,怕也是经历尚欠的缘故。梁实秋谈吃,文字间弥漫的是缕缕乡情,对流逝光阴的依依。耄耋老人回忆一生的饮食滋味,又岂仅仅是烹饪之法、几味佳肴所能涵盖。饮馔之道,既关乎味蕾,也在于心。在这点上,我虽讨厌韩剧,却认同《大长今》的观点,食物是要用心去做的。
春节期间总算有时间安心写一点文字,吃一些东西了。以前家里烹调60%出自我手,这一年来由于工作关系却很少下厨,春节期间有空也该做做饭。老子曰:“治大国若烹小鲜”,大国我治不了,即便“烹小鲜”水平也够差。饮食是一种协调,不同的材质妙在搭配,选取调料,拿捏火候,失之毫厘,差之千里,没有秘诀,全靠自己了悟。家庭、事业、钱财、梦想,人生也是一种烹饪,调配是一门学问。在这方面自知不济,然而快餐的时代,哪有时间给你细品吃的艺术呢?惟有无奈。
与其坐而言,不如起而行,准备买五花肉作“梅菜扣肉”。我的做法和菜谱不大一样,这个菜轻易不做,因程序过于繁琐复杂耗费时间,且有“危险”。不妨把菜谱写在下面共享:
1、五花肉,要有皮,切成大块,开水焯一下,撇出浮沫,捞出。
2、换水,坐开,放入葱、姜、桂皮、八角、花椒、料酒(花雕亦可),将肉放入,文火焖炖。肉至七成熟即可捞出。切记,葱姜应少量放置,因最后蒸时还需再放。煮剩的汤切勿倒掉,将各类调料撇出,留下备用。
3、最危险的一步:将肉尽量晾干,炒锅坐油,油至六成热即可,将肉放入炸。由于肉内含水,会造成油花四溅,故应准备好锅盖、长叉、手套、围裙、眼镜等防护装置,并尽量保持距离。肉煎至微黄取出。
4、放糖炒糖色,待糖起泡后将肉皮一面放入糖色中,使肉皮着色。安全事项同上。
5、待肉冷却后,将大块肉切成薄片,放至小碗内。梅菜洗净,铺于肉上,加葱、姜、酱油、糖、盐少许,由于梅菜本身有盐分,切忌放盐过多。将刚才剩下的炖肉高汤倒入碗内,不宜过多,仅起提味作用,因蒸肉本身还要出水。
6、放锅内蒸三十分钟左右,即告完工,开电视、启红酒,准备一膏馋吻吧。
这样做的五花肉,最大好处在于肥而不腻,梅菜的微苦细品颇有回味,但不宜多吃,小心胆固醇。北京少见上好的梅菜,我手头的梅菜还是两年前在上海买的。好了,不说了,说的自己都馋涎欲滴了。方法是说了,至于好吃不好吃,还得看你自己如何掌握了。尽信书不如无书,同样,别人的菜谱光看不如不看,非要亲身尝试才可掌握诀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