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一个良方
(2022-03-26 17:00:49)
标签:
肝胃(脾)气滞柴平汤末流郎中 |
分类: 中医方剂、偏方 |
作者 末流郎中
本家挚友王春雨先生是个医海拾贝的高手,他眼光独到,常给人惊喜。
据他介绍,有个唐前辈有个非常好的方子。说来惭愧,我识见不广,未能得知前辈名讳,只能表示歉意了。
唐先生的方子如下:
柴胡、黄芩、陈皮、赤芍、白芍、炒枳壳、生枳壳、生甘草、炙甘草、炒山楂、生山楂。
这个方是唐先生治疗肝胃气滞的基本方剂,运用很广,对今之慢性肝炎、胰腺炎、胆囊炎、肥厚性胃炎、十二指肠溃疡、溃疡性结肠炎、痢疾、阑尾炎、胆道蛔虫症、食道痉挛、胃神经官能症、肋间神经痛等等有良效。
看起来比较直观,核心病机是肝胃(脾)气滞。西学所述之病,俱当切合主病机为是,当然兼夹症状,就自然按方向择药了。
有贤者以为此方有三个妙处:有小柴胡、四逆散单方之功,也有这二方合用之妙,还有陈皮和生熟山楂有点二陈汤的意境。所以这个方子呢,它疏肝清胆,调胃畅气导滞。这个解说甚妙,可资参考。
但不才之认识,与此先生认知有区别,不代表我高明,是商讨的意思。
柴胡、黄芩、炙甘草,这是少阳之为病的三个主脑药。柴胡、枳壳、芍药、炙甘草,这是少阳火郁的圣方。这个方里,枳壳、陈皮、山楂的配合,可以说是个保和丸的缩小版。生炒两类的药有三对,枳壳、山楂、甘草,生炒并用,是个守药之本质而寒热并用的妙法,颇得一代宗师傅青主妙旨。特别要指出的是,这个合方里芍药甘草汤的作用和地位。
这个芍药甘草汤,养阴益液、熄风除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再配枳壳、山楂、陈皮,就益阴增液、理气健胃了。山楂,在健胃消食药里,还有活血化瘀、平肝软坚之能。把这一块搜出来,和小柴胡、四逆散对待而合看,便将这方意的大端搜了出来。
这个方啊,似乎我们可以给它去认个本家,跟柴平汤挂个钩。柴平汤呢?主湿疟之寒热往来、四肢倦怠、肌肉烦疼者。其实呢,本质是少阳不和,脾湿而胃不降,少阳升发不利,肝脾不和,病人有湿邪,是章本。所以,柴平汤不止治湿疟,是可揣其含意,论广其用的。而这个方,则偏于调理气滞的。一个调湿滞,一个调气滞,可谓一目了然。柴平汤是脾胃偏于湿寒不降,而此方呢?由于少阳枢机不利而脾胃气机紊乱,转枢调气和胃。
很多慢性病,精神不爽,食欲不振,用完它之后精神爽快,心中痛快,这病就好了一半。这就应验了春雨兄常讲的“太虚罗万象,和气致吉祥”。
黄元御夫子的下气汤,又经过麻瑞亭先生改造演绎,也许是我驽钝而多虑,总觉得有所不够,而如今得春雨兄介绍此方,心中冰释。风为百气之长,用药平和不燥,起生发、调枢机、和阴阳二气,斯乃美矣。
不独治原介绍之诸病,亦可用于慢性病调气机,运机转之开路大法,而渐入花明境地。
具体运用,待下周貂尾续狗!
末流郎中 3月22日
附:
《增补内经拾遗方论》卷三引《宦邸便方》:柴平汤
处方
银柴胡2钱,黄芩1钱5分,人参(去芦)1钱,半夏(汤泡7次)1钱,甘草5分,陈皮1钱2分,苍术(泔浸)1钱半,厚朴(姜制)1钱
功能主治
和解少阳,祛温和胃。主湿疟,一身尽痛,手足沉重,寒多热少,脉濡。
用法用量
用水400毫升,加生姜3片,红枣2枚,煎至320毫升,来发先服。
疟发于午前为阳,属气虚,加白术(土炒)2.4克,白茯苓(去皮)2.1克;发于午后为阴,属血虚,加当归(酒浸)2.7克,川芎2.1克;发于午前,延及午后,此气血两虚,上四味俱加;食积,加神曲(炒)2.4克,麦芽(炒)2.1克,山楂3克,枳实(麸炒)3克。
前一篇:体弱外感发热首选麻黄附子细辛汤
后一篇:消痰瘤效方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