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痛20余年,脉诊定病机
(2022-03-22 21:08:36)
标签:
腹痛隔下逐瘀汤张芳芬 |
分类: 医案 |
作者 张芳芬
医案:
患者宋某某,男,56岁,诉腹痛20余年于2022年1月11日就诊。患者诉肚脐两侧疼痛,或左或右,但以左侧为主,牵扯样胀痛,偶尔摸到绳索样物,有时肚脐有进风一样的感觉;做过腹部B超、CT等检查,未发现异常。曾经中西医治疗,不效。既往喜欢运动,但因腹痛,运动明显减少,睡眠不实。食欲好,大小便正常。
刻下:面色黧黑,舌边尖红,黄腻苔,脉弦细、实,左脉偏数。腹部轻度压痛,未触及包块。
诊断:1、腹痛;2、血瘀证
首诊处方:隔下逐瘀汤
桃仁9g 红花9g
当归9g 赤芍6g
甘草9g 乌药6g
延胡索6g 五灵脂6g
香附5g 麸炒枳壳5g
丹皮6g 川芎6g 三七3g
二诊(2022年1月18日):患者诉腹痛明显好转,自觉腹部很久没有这么轻松的感觉。
继续以首诊处方巩固治疗2周,患者腹痛全消。
按
患者腹痛20余年,西医检查未发现异常。根据患者腹部疼痛相对固定、脉弦细、实、偏数,大小便正常,排除热结阳明,故血瘀的可能性大。遂处方清·王清任的隔下逐瘀汤。
王清任认为“气无形不能结块,结块者,必有形之血也。”故隔下逐瘀汤着眼点就在气、血二字,以桃仁、红花、当归、赤芍、五灵脂、丹皮养血、活血化瘀,但以活血为主;以乌药、香附、枳壳、行气止痛,但以行气为主;川芎、延胡索既能活血也能行气止痛;方中似乎含有桃红四物汤,但药量已变,且去掉了熟地,治疗的重点在中焦。
其中五灵脂苦甘温,治疗“男女一切心腹、胁肋、少腹诸痛。(《本草纲目》)“乌药辛温,主治“恶心腹痛”(《本草拾遗》)
此患者实为隔下瘀血而导致腹痛20余年,故经过隔下逐瘀汤行气活血化瘀治疗,3周而愈。
笔者一直很好奇导致患者腹痛的原因,而且还痛了20多年,初诊时笔者问过两次是什么原因导致的腹痛,患者都说不知道;二诊时腹痛大减,笔者又问患者,腹部以前是否受过伤?患者回忆了一下,记起在20多年前腹部受过外伤,而且还不轻。由此看来腹部外伤可能引起淤血进而导致腹痛。
以前脉诊班有学员问我,瘀血的脉就是涩脉对吗?当然不对。涩脉很有可能是瘀血,但瘀血不等于就是涩脉。这个患者就不是涩脉。
按照王清任的描述,这个患者也没有腹部痞块,也没有固定的针扎样疼痛,似乎不太适用隔下逐瘀汤,但笔者认为脉诊符合血瘀,故最终诊断还是以脉诊为主。
本文转自 先秦元气神机
前一篇:书有未曾经我读
后一篇:甘遂治胸腔积液效果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