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三馆楷书不可不谓不精不丽”是谬种流传!

(2017-02-15 11:57:46)
标签:

书法

分类: 砚边余墨


“三馆楷书不可不谓不精不丽”是谬种流传

盛大林

 昨天晚上看到一条关于书法的微信,内容是明代姜立纲的楷书册页。但见那楷书端庄雅健、点画精到、体度浑厚,与颜柳有几分相似。但文字介绍说,这是“馆阁体”。我知道,“馆阁体”在明代红极一时,但现在已成了贬义词。不过,我印象中的“馆阁体”并不像姜立纲的楷书这样。于是,顺手百度了一下“馆阁体”。原来,姜立纲竟是“馆阁体”的代表人物之一。孤陋寡闻,惭愧惭愧!

“三馆楷书不可不谓不精不丽”是谬种流传!

百度词条“馆阁体”中,引用了北宋大科学家、大政治家沈括所著《梦溪笔谈》中关于书法的一段话:“三馆楷书不可不谓不精不丽,求其佳处,到死无一笔是矣。”其中的“不可不谓不精不丽”引起了我的注意。初一入眼,感觉很绕;再一琢磨,非常费解;仔细想想,还是不对!

“三馆楷书不可不谓不精不丽”是谬种流传!

“不可不谓”是个双重否定的句式,实际上就是肯定。按照字面理解,“不可不谓不精不丽”的意思是“不能不说(馆阁体)不精到不秀丽”,也就是说馆阁体“不精不丽”。可是,“精丽”就是馆阁体的主要特征,这也正是馆阁体现在备受诟病的地方。琢磨上下文意,作者应该是先扬后抑,即先肯定优点,然后指出弊病。果如此,前句应该说“不可不谓清丽”才对呀!

既已生疑,继续查证。再百度“不可不谓不精不丽”,发现引用这句话的书论和报道非常之多!如果错了,为何众人都这么写?如果没错,实在让人无法理解。

于是,我在朋友圈发了一条微信,求教于方家。但一直无人回复。我又分别给几位著名书法理论家发短信,得到的解释都不一样。心中的疑问仍未消除,我决意查个究竟。今日早起,正当我准备去图书馆查阅《梦溪笔谈》原著的时候,收到了一位学者网友的微信。他已经查过《梦溪笔谈》的原著,并且作了相关的考据。原来,“不可不谓不精不丽”应为“不可谓不精不丽”!虽然《笔谈》中的那句话,不同的版本有所差别,但“不精不丽”的前面都是“不可谓”,而不是“不可不谓”。

“三馆楷书不可不谓不精不丽”是谬种流传!

校勘学中有个专业术语叫“衍文”或“衍字”,指的是在传抄或刻印过程中误加的文字。“谓”字前面的那个“不”,就是“衍字”。

刚查明究竟,又收到了陈振濂先生的回复。他说,古文中很少用“不可不谓”,应该是“不可谓不精不丽”。陈老师显然并未顾上查证,但他的感觉和判断是对的。

知道了答案,再一百度“不可谓不精不丽”,发现网页也有不少。也就是说,还是有很多人并未用错。但引用错误的人很多,也是事实。

不知道这个错误的源头在哪里,但百度的“集散”效应肯定“功莫大焉”。想到这里,我又查看了“360搜索”、“搜狗搜索”、“互动搜索”等几家中文搜索引擎,发现“馆阁体”词条的内容完全一样。显然,这都是“拷贝粘贴”的结果。你错他错,一错再错。以讹传讹,谬种流传。

不过,也不能都怪搜索引擎或其他作者,因为我们自己也有脑子呀。不迷信,多思考;大胆怀疑,小心求证,就可以少犯这样的错误。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