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关于“代笔”的故事
(2012-02-26 22:14:24)
标签:
代笔杂谈 |
分类: 杂文时评 |
有个穷酸文人叫盛大林,好读书,爱写作,但作品很少发表,因此常感怀才不遇。更让他气短的是,儿子盛光超也不争气,不仅学习成绩不好,而且不守学校纪律,因此常常被老师叫到学校训斥一番。眼看儿子上高中了,功课仍然没有起色,这让盛大林非常着急。
有一天,盛大林偶然在文学报上看到一则面向中学生的“新思维作文大赛”的征稿启事。这次大赛由《天才》杂志社和多所名牌大学联合举办,评委也都是著名的作家,凡是在此次大赛中获奖的高中应届毕业生不参加高考就可以直接被大学录取。这让盛大林眼前一亮:要是盛光超也能在这场比赛中获个奖,岂不是可以独辟蹊径?可是,一想到儿子那拙劣的文字,他知道这条路也是走不通的。但他并没有马上死心。在整夜未眠之后,他突然想到了“代笔”——大仲马不是有个班子替他写作吗?历史上代笔的故事也不少啊。我的文章虽然常常被傻B们忽视,但放在一个中学生的身上,应该会受到关注吧?
第二天,盛大林就把自己的一篇没有发表过的文章投了出去。当然,署的名字是盛光超。
过了一段时间,盛光超收到了大赛组委会寄来的复赛通知,这让他“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因为他根本不知道这个神马大赛,更没有投寄过稿子。当把此事告诉爸爸后,他才知道怎么回事。但这也让父子俩犯了难:去不去参加复赛呢?现场作文是无法顶替的。盛光超自知不行,盛大林也了解自己的儿子,于是这事儿就拖了下来,一直拖过了截止日期。
又过了一段时间,盛大林家里的电话响了,是大赛组委会打来的,询问盛光超为什么没去参加复赛。原来评委们觉得盛光超初赛的作文相当不错,这样的好苗子不培养确实可惜。盛大林当然不会说儿子不敢去参加复赛,就顺口说没有收到通知呀,会不会是邮局把通知弄丢了?现在的邮局太不靠谱了!
几天后,组委会又来电话称,经慎重研究,决定破例为盛光超单独举行一次复赛!闻听此言,盛大林连声道谢,但放下电话却不知如何是好。不过,在这两次电话接触中,他意外地知道,大赛主办单位——《天才》杂志社的主编也是武汉大学中文系毕业的,跟他是同门师兄弟。通过校友,盛大林把主编约了出来,不得已说了实话,并向主编讨主意。没想到,主编竟然建议“一不做,二不休”——原来,《天才》杂志一直不温不火,很想借这次大赛炒作一下。
单独复赛前,主编把早已拟好的作文题告诉了盛大林。盛光超顺理成章地获得了一等奖。一时间,轰动宇内!遗憾的是,因为盛光超高中没有毕业,所以任何大学都无法录取他。
虽然大学梦破灭了,但盛光超迅速成为文坛的新星,约稿信纷至沓来。为了让儿子在文坛站稳脚跟,盛大林索性把自己即将完成的一部长篇小说《三流子》也让给了儿子。等小说完稿之后,盛光超把它抄了一篇。为了证明小说是自己“写”的,盛光超故作神秘地把自己的“写作”计划告诉了一名要好的同学。等此事成为“公开的秘密”之后,他还时不时把抄好的稿纸拿给同学们传阅——“看,这是我写的!”
眼看考大学是没戏了,而且也不太重要了,于是他退了学。
帅气的外表、全国一等奖、叛逆到退学,加上他的台球打得不错,后来更是成了专业的斯诺克选手……由于众多明星元素集于一身,盛光超很快就成了青少年的偶象,甚至很多专家学者都成了他的粉丝。思想界最具影响力的杂志《新青年》把他评为“青年领袖”,甚至美国的《时代周刊》都把他作为封面人物。
“原本只想捧一朵浪花,你却给了我整个海洋!”就连盛大林也没有想到:光超能暴得如此大名!但随着名气的增大,爷俩儿也变得谨慎起来。为了不露破绽,盛大林与儿子商定“三不原则”,即不参加研讨会、不接受采访、不搞讲座。但为了宣传自己的需要,盛光超还是开设了博客,并亲自写一点儿关于斯诺克赛事以及情色等方面的文字。每有新书出版,他也偶尔应邀到门户网站做做访谈。
“百密难免一疏”。终于有好事者发现,盛光超的博客文不通字不顺甚至错别字连篇,与其著作的文字天差地别,而且他在多种场合连自己书名的来历都说不知道。这一发现令舆论哗然,于是更多的好事者加入进来。有人发现《三流子》中的很多场景和话语方式都是属于上一代的,更有人发现盛光超说的话常常自相矛盾……有人怀疑盛光超背后有一个写作团队,有人甚至直接把矛头指向了乃父。为了证明无人代笔,盛光超把当年的“手稿”搬了出来。他非常庆幸自己当年耐心地把父亲的小说抄了一遍,虽然当时抄得非常辛苦。他原以为,这一招足以平息质疑,可很快就有人指出,盛光超的手稿太干净了,古今中外几乎没有哪个作家能不加修改地写完20多万字的长篇,手稿反倒成了“代笔”的证据。虽然高中的同学们也纷纷站出来讲述当年“写作”的故事,但大家都只是看到了写好的文稿,谁也没有亲眼见到盛光超创作的场面,更无法证实那些文字是盛光超原创的,而边写长篇边让人传阅的创作方式更是匪夷所思。况且,亲友的证言原本就缺乏证明力。
不过,虽然质疑之声排山倒海,但质疑者都拿不出确凿的证据。的确,代笔之事,除“天知地知”之外,只有盛氏父子和《天才》主编知道。为了儿子的声誉和前途,盛大林铁定是不会说的;为了杂志及其个人的形象,主编也不太可能承认。而只要他们3个当事人不承认,谁也不可能拿不出铁的证据。盛氏父子当然都明白这一点儿,所以,盛光超虽然心虚得很、难堪得很,却还是装也一副很无辜的样子。开始还不断表白甚至赌咒发誓,后来索性不理不睬了。
虽然大多数人相信盛光超是由父亲代笔的,但终因没有铁的证据而不能坐实推论。于是,这起公案一直没有盖棺论定。盛光超虽然还时不时地在博客上发一些文章,点击量也比以前更多了,但很多人是去围观的,甚至是去看笑话的……
1000年后,考古队发掘出了盛大林的一份遗书,他详细地叙述了代笔的经过,并恳请世人原谅他们父子。盛大林在遗书中说,当时确实是一时冲动,但后来就有点骑虎难下了。名越来越大,利越来越多,巨大的诱惑让他们不能自拔……最后,盛大林还强调说,那些正式出版的文字虽然不是儿子写的,但确实是他写的,如果能够流诸后世,他也九泉含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