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浅析盛大林的时评观》

标签:
新闻爱好者黄欢杂谈 |
分类: 杂文时评 |
今年第9期《新闻爱好者》(全国新闻核心期刊)刚刚发表了一篇关于我的论文,转载一下——
浅析盛大林的时评观
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新闻评论班 黄欢
摘要:随着中国社会的不断发展,新闻时评在近几年逐渐走向繁荣,涌现了一大批优秀的新闻时评作者。本文通过对新闻评论家盛大林作品的全面分析,从知识积累、评论家的见识以及当今评论的新形式出发,探讨其时评观在作品中的体现及影响。
关键词:新闻评论 时评观 盛大林
新闻时评从上世纪90年代末开始复兴,至今已有十余年的时间。中国社会的转型,价值观念的多元化,公众参与公共事务热情的提升,为言论的表达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使中国的新闻评论在近几年呈现出“井喷”的趋势,并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新闻评论作者,盛大林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作为河南《东方今报》首席评论员,目前国内最活跃的时事评论家之一,盛大林坚持每日撰写评论稿件,且优秀作品频出,基本上每周都有文章登上四大门户网站的首页,被网友誉为 “网上最牛的公民”和“十大最具影响力评论家”。他在从事新闻评论十余年间,发表文章近两千篇,并已出版《千万别当真》、《大林白话》、《网站首页——“意见领袖”是怎样炼成的》等多部作品。
盛大林的时评带有对社会的深思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他的每一篇评论,都用富有逻辑的论证,进行理性地分析判断,提出有建设性的意见。他的时评选题广泛、视角独特;他的文字散发着理性、建设性;他的观点深刻、一针见血,充满着真知灼见;纵观盛大林的时评作品,体现出他对社会的独特洞察力和强烈的公民意识。
一、有广泛而深刻的知识积累
在“注意力经济”时代,新闻评论员不仅需要在浩瀚的新闻信息中及时、准确地发现公众所需要的信息,还需要以社会的视角研究和解读新闻事件,以新闻人的特质观察和评论社会,这就要求评论员有广泛而深厚的知识积累作为后盾。像专家学者一样有专业的知识积淀、有深刻的思维与准确的预见,使时评真正起到启蒙,开启人们的心智的作用,并产生深远的社会影响。
盛大林认为知识是判断的力量源泉,只有知识丰富的人,才能作出全面而准确的判断。在盛大林看来深厚的知识积累来源于平日广泛的阅读与思考。大学学习的图书馆专业以及毕业后在图书馆工作的经历,使他广泛地涉猎了多个学科的经典名著,为从事时评写作奠定了不可或缺的基础。
正是由于平日大量的阅读积累,盛大林的时评依据各种新闻事实,取材极广,不仅有经济话题,还有政治、文化、军事、法律等方面的话题。不仅评论经济建设、经济形势,而且评论政府的各项政策与官员作为,还有对人的权利、人的生存环境和对弱势群体的关注。他在《南方科技大学的“野心”注定“落空”》中关注中国高校教育改革的现状与困境;在《如何落实“法院领导不得越界过问案件”?》中从世界公认的法治原则法官独立审判原则出发,提出必须对现行的司法体制进行全面的改革的意见;在《楼市限购令在本质上是违法的》中,他又聚焦房地产市场,全面地反驳楼市限购令的合法性,将法律与经济知识充分结合。盛大林的时评总是从宏观的视野关注微观的个体事件,将其放入社会与历史的大背景下进行专业地解读,从选题与观点的论述都无不体现其丰富而深厚的知识积累。
二、有强烈的公民意识与责任
盛大林认为其时评写作的驱动力就是强烈的公民意识和公民责任。在他看来公民之所以成为公民,关键要落实公民的权利。在公民的权利中,除了生存发展权这个基本人权之外,胡锦涛在十七大报告中专门提到了“知情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又进一步地推动了公民权利的落实,因此他“希望能为公民社会的建设贡献一点力量,同时致力于唤醒更多人的公民意识,培养公民个人对自己在国家中地位的自我认识,启蒙人民责任意识、公德意识、民主意识” [1]。
在他近期发表的时评文章《公开亚运账目有“不适当”的时候吗?》中,就体现了他的公民意识与责任,大胆地对广州财政局局长张杰明“在适当时候会公开亚运账目”提出了三点质疑,第一,信息应当是一被记录就应该依法公开,根本不应该等到现在;第二,在“涉及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切身利益”的政府信息,应该主动公开,而不需要人大代表和公众督促;第三,作为广州市上一年的重要财政支出项目,关于亚运会的财政决算应当出现在其中。最后,他指出“流言”止于信息公开,最好的办法就是公开亚运会及其他公共财政的账本,让权力生活在阳光下。
针对在广州亚运会闭幕近三个月,提交至广州人大审议的决算报告却没有出现任何关于亚运会的账目信息的新闻事实,盛大林一方面呼吁政府信息公开,把亚运会的账目问题搞清楚;一方面致力于唤醒社会的公民意识,呼吁公众关注自己权力的实现。
盛大林的新闻时评在内容上关注日常状态下与百姓衣食住行等密切相关的话题,从表达上看浅显易懂,平易近人,从终极目标和宗旨上看是关切的目光注视公众的生活状态,在进行舆论监督的同时立足分析问题,促进问题的解决就是强烈的公民意识与公民责任的表现。
三、有胆识敢于发出第一声
如今媒体面临着激烈的竞争,迎接这些挑战的唯一制胜法宝就是提供最有价值的思想给读者,在传统媒体中,有限的版面空间需要在诸多的发言人中找到那个最有思想、最有见地、最能吸引人倾听的人,这样的评论员需要胆识。
评论员的胆识是指:一、敢于发出第一声,敢于言别人之未言;二、话题敢于触碰“雷区”,说别人之难说。盛大林的时评往往有让人耳目一新之感,这得益于他在写作时常常凭借独特的勇气,从公众、自我的立场出发,敢于涉及比较敏感的题材,敢于与某一些商业利益集团斗争,从而鲜明地形成了自己的权威与特色。当然作为时事评论员,盛大林也较好地处理了思维的敏锐与公允、表达的犀利与准确、观点的尖锐与社会的接受程度之间的关系。
盛大林总是能够在新闻事件发生的第一时间发表有见地的时评,发出对事件看法的第一声。12月27日《中国青年报》报道了温州“钱云会案”,引发了全社会对强制拆迁的新的一轮关注热潮。12月28日盛大林抢先发出评论《温州“钱云会案”需要独立公正的调查》,敏锐地指出了对事件的几点质疑,并且要求乐清方面正面回应公众的质疑,呼吁独立公正的调查。在第二天,他继续发出评论《钱云会案不讲“逻辑”也不顾“事实”吗?》,进一步满足读者对事件的探求的愿望,质疑乐清警方的新闻发布会“交通肇事”的定性,要求以科学的“逻辑”和真正地“事实”为支撑对案件进行公正地处理。
四、有见识独立思考促解决
盛大林认为一个评论员最重要的素质,就是要独立思考,最忌人云亦云。这就是评论员的见识。见识之于时评不可或缺,缺少了见识,时评就谈不上透彻。如今时代对于评论者的要求不再仅仅是“对与错”的是非判断,而是更进一步,回答“应该怎么做”的问题。这就需要评论员有解决问题的见识,即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回答问题,提出意见、看法和结论的见识,通过对问题的鞭辟入里的分析,针对问题的要害,提出切实可行对现实有帮助的解决方法。
针对近期房价上涨问题造成公众恐慌性购房的问题,盛大林发表的《“恐慌性购房”并非不理性》指出“越来越多年轻人加入购房大军,购房群体呈现出明显的‘低龄化’、‘超前化’、‘啃老化’趋势”,文章认为由于房价长期持续快速上涨,恐慌性购房所导致的超前消费越来越多,甚至已经发展成为超前消费的主要原因,并成为助推房价快速上涨的重要原因。因此作者提出了加大土地供应量的方法,因为需求出现了超前消费,那么供应也应该超前供给。超前消费透支了以后的需求,超前供应也是预支了以后的供给,总量还是恒定的。更重要的是,加大供应可以减少超前的消费,从而减少用地的需求。这是一个很有创建性的建议,从新的角度探讨房价过快上涨的解决办法。
盛大林最大的特点是善于思考和敢于思考,突破了一些思维定势,从一些人们习见的世态、现象、问题中,进行挖掘和探究,说出了他自己的看法和见解。新闻评论作者要想发出独特的声音,提出有理性、有建设性的意见,就需要一种敢为天下先的勇气,它源于作者的正气、良知和社会责任感。
随着中国社会的进一步发展,新闻评论作为启迪民众最直接的方式之一,承担着越来越重要社会影响力。一位优秀的新闻评论员,就是要通过自己专业的思想传播成为引领舆论的人,盛大林正是这样的一位评论员。他用强烈的公民意识与公民责任,以深厚的知识积淀,为公众还原社会的真理式的真相,提供新的看社会的角度。
引用文献:
[1]吴力:《盛大林 “微言”中显“大义”》,《读者报·影响力周刊》,2010年7月15日
[2]白贵、肖雪《博客新闻评论的特征及功能研究》,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四期
参考文献:
盛大林:《南方科技大学的“野心”注定“落空”》、《如何落实“法院领导不得越界过问案件”?》、《“护理费拟涨10倍”说明了什么?》、《楼市限购令在本质上是违法的》、《公开亚运账目有“不适当”的时候吗?》、《温州“钱云会案”需要独立公正的调查》、《钱云会案不讲“逻辑”也不顾“事实”吗?》、《“恐慌性购房”并非不理性》,网易博客,网址为:http://sheng.dalin.blog.163.com/,摘录时间为2010年2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