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国“禁烟”会不会只是个“姿态”?

(2010-05-11 00:10:36)
标签:

禁烟

杂谈

分类: 杂文时评

中国“禁烟”会不会只是个“姿态”?
盛大林

 

自2011年1月起,中国内地将在所有室内公共场所、室内工作场所、公共交通工具和其它可能的室外工作场所完全禁止吸烟。国家卫生部妇社司司长杨青10日在例行新闻发布会透露这一信息时称,这是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烟草控制框架公约》的要求提出的目标。杨青透露,该部已成立由陈竺部长任组长的创建无烟机关活动领导小组,同时设立控烟监督举报电话和举报信箱,开展职工吸烟情况基线调查和终末调查,将于5月31日“世界无烟日”前,委托专家为卫生部职工提供戒烟指导和戒烟咨询服务,帮助吸烟职工戒烟。(据5月10日中国新闻网)

 

我国是烟草生产和消费大国,现有烟民3.5亿人,但遭受被动吸烟的人数高达5.4亿,每年由于吸烟造成的死亡达到120万人左右……吸烟的危害众所周知,控烟的呼声也日渐高涨。近年来,不断有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在全国两会上呼吁控烟,民间也有不少控烟人士及组织呼号奔走。现在,政府终于作出了在室内公共场所禁烟的决定,这真是一件大好事儿。

 

不过,作出决定是一回事,真正落实则是另一回事。由于存在健康认知、个人习惯、社会氛围等各方面的阻力,控烟绝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儿。尤其是由于烟草行业存在着巨大的利益,导致政府在控烟问题上一直态度暧昧,在制度建设方面也缺乏应有的保障。比如,我国现行的《广告法》对烟草广告只禁止了四类场所、五类媒体,并不禁止互联网及户外广告,我们的标志性建筑上、高速公路旁……到处都可见到烟草广告。此外,一些隐形的烟草广告也在大行其道,比如烟草企业冠名希望小学或者赞助公益活动等时有所闻。在烟盒的包装上,中国的香烟也一直是极尽精美之能事,始终拒绝把“腐烂的肺”等警示性图案印到烟盒上。2008年在南非举行的国际控烟大会,在讨论关于烟草包装警示语的实施准则时,大多数国家都赞成通过,但中国代表团却表示反对,中国也因此而被大会授予了“烟灰缸奖”——此奖是专门颁给控烟不积极的国家的,因为中国“宁要漂亮的烟盒,不要公民的健康”!

 

虽然控烟的态度不太积极,但中国还是在2003年就成为了《烟草控制框架公约》的签约国。根据《公约》,2011年1月9日,要做到室内公共场所、室内工作场所、公共交通工具和其他可能的(室外或准室外)公共场所免于接触二手烟草烟雾。就连杨青司长也坦然承认,中国将在室内公共场所全面禁烟是在履行签约国的义务。也就是说,这并不是一次“积极主动”的行动,甚至带有一点“不得不为”的味道——这就不能不让人担心:中国此次禁烟会不会只是个“姿态”?

 

也许有人要说,不要总是那么悲观——在国际组织及民间舆论的敦促下,随着执政理念的改善和人本意识的提高,中国政府从消极控烟逐渐转变到积极控烟也是完全可能的。我也宁愿相信这一点,但这需要用行动来证明。应该说,政府也已准备在这方面有所作为,比如卫生部为了创建“无烟机关”,不仅让陈竺部长亲自担任领导小组的组长,而且制定了比较详细的奖罚规定和服务措施。在此之前,上海的世博会和广州的亚运会也都终止并退还了烟草企业的巨额捐款……但仅有这些是远远不够的。

 

我认为,如果国家真要控制烟草之害,有两项工作是最起码的:一,尽快修改《广告法》及《烟草广告管理暂行条例》,全面禁止各种形式的烟草广告,禁止烟草企业借公益之名行宣传之实;二,尽快改变烟草包装的精美化取向,用制度化的手段促使中国的烟盒像大多数国家的烟盒一样充满了恐怖性的警示。既然要禁烟,就应该运用各种手段让人们自觉自愿地远离烟草—— 一方面主张控烟,一方面却允许烟草企业大作宣传,甚至用工艺品般精美的包装去诱惑公众,这显然是自相矛盾的。

 

控烟始终都在考验着政府的诚意和决心。我们希望,此次禁烟能是一个良好的开端。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