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听证会代表身份杂谈 |
分类: 杂文时评 |
代表身份都造假,听证还有啥意义?
盛大林
12月8日,哈尔滨市物价局举行了水价调整听证会。《会议指南》显示,13名经遴选的消费者代表中,有下岗职工两人,分别为谷孝发和杨秀梅;退休职工两人,为刘汝文和刘天晓;一名律师李民……但经记者了解,谷孝发是哈尔滨信访局退休干部,并不是下岗职工;刘汝文是哈尔滨现代酒店有限公司的董事长,不是退休职工,也不到退休年龄;在全国的律师网站上,记者也没有查到黑龙江省籍且名为李民的律师。哈尔滨市物价局称,这次的消费者代表都是消协推荐上来的,物价局没有遴选,也不知道消协的遴选程序。(据12月10日《中国青年报》)
哈尔滨市的自来水价到底该不该涨或者该涨多少,涨价的理由是否充分……这些实质性的问题本来应该是听证会的核心,但今天我却对这些问题完全失去了兴趣。这固然与听证会等于涨价会已不新鲜有关,更主要的则是因为此次听证会又出现了“创新”的手段,那就是“身份造假”。
每次听证会之前,媒体上大都是反对之声;但到了听证会上,却都是一片赞成之声。几十人参加的听证会,常常只有一两个人持反对意见。代表消费者的听证会代表为什么大都不站在消费者的立场上?很多媒体经过调查发现:那些消费者代表大都是经过“精心”挑选的——但凡坚决反对涨价的消费者,只会有一两个人成为听证代表——为什么要“留”一两个反对者呢?因为听证会也不能“一致通过”。然后,申请涨价的企业还会积极地与消费者或专家代表“沟通”,说点好话,送点礼物,立场本来就不坚定的听证代表就会彻底倒戈……这些手段显然是不地道的,甚至有行贿受贿之嫌,但只要代表的身份是真实的,那就很难说他们的意见有没有代表性。可是,哈尔滨的这次听证会竟然连听证代表的身份都是假的!
下岗职工、退休职工、社区干部、企业领导,还有律师……表面上看,方方面面的消费者都有代表,而实际上,他们的身份都不是真实的。试想:谷孝发身为退休干部,他怎么去代表下岗职工?李民若是假律师,他又怎么能发表出专业性的意见?事实上,这位李“律师”的表现确实很不专业——他对记者说:“国家有法律规定,水价三年一调整,调整的幅度为 8%~10%”,却又说不出这一规定出自哪部法律。
关于代表身份,哈尔滨市物价局把责任都推到了消费者协会的身上。这更让人费解:消协为什么要作这样的假?莫非消协也被自来水公司收买了?
国家之所以要建立听证制度,就是要充分听取方方面面的意见,从而提高决策的民主性和科学性。如果连听证代表的身份者造假,那么听证的公正性就失去了基础。而且这种肆无忌惮的造假也不能不让人怀疑:申请涨价企业提供的数据是不是假的?物价部门的成本监审报告是不是假的?……想到这里,几乎不敢再对听证会寄什么希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