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民办高校遭遇“寒流”的根源是“歧视”

(2009-09-17 00:04:27)
标签:

民办高校

歧视

教育

分类: 杂文时评

民办高校遭遇“寒流”的根源是“歧视”
盛大林

 

每年的9月都是各个高校一年里最热闹的日子,大批新生入校、军训、上课,给校园带来了新的活力。然而,今年这个9月,一些大学却一改往年的景象,冷冷清清,人去楼空。而出现学生荒的这些学校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身份:民办。记者调查发现,河北、北京的很多民办高校今年的招生只完成了计划的50%左右。由于生源及学费收入大幅减少,民办高校纷纷缩小办学规模甚至停办。在河北省廊坊市的东方大学城,30多所民办已经锐减到了十几所。据中国民办教育协会负责人介绍,民办院校今年普遍遭遇寒流。(据央视“经济半小时”9月16日报道)

 

自2002年《民办教育促进法》出台之后,我国民办高校的在校生在6年时间里翻了10倍,高校数量也增长了近5倍。然而,今年的这场“寒流”却让民办高校哀鸿遍野。那么,为何会出现这样的“大倒退”?我国民办高校的出路在哪里?

 

据记者调查,民办高校今年遭遇“寒流”主要源于两个方面:一是虚假宣传、无序竞争严重损害了民办高校的声誉;二是金融危机导致很多考生家庭失去了打工收入,无力支付高额的学费。可是,民办高校无序竞争的情况早就存在,为什么今年才引来“寒流”?同样处于金融危机的背景之下,为什么公办高校没有受到“寒流”的影响?其实,除了上述两个方面之外,民办高校遭遇“寒流”还有着很多更重要、更深层次的原因,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民办高等教育的“性价比”太差。

 

民办高校大都是近几年刚刚创办的,基础差、底子薄,无论硬件设施,还是师资力量,都无法与历史悠久的公办高校相比,教育质量之差也就不言而喻了。同时,民办高校的学费又明显高于公办高校,一年的学费动辄上万!而且,民办高校大都是国家统招之外的非学历教育,好不容易拿到了学历文凭,就业也很不乐观。可以说,民办高校简直就是“价高物劣”的代名词。实际上,这样的民办高校早就成了食之无味、弃之也不太可惜的“鸡肋”——即使没有金融危机,它们也很难走得很远。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局面呢?这与政府的态度有很大的关系。一方面,政府对民办高校几乎没有投入,使民办高校陷入了“以生养校”的困局。每所公办高校每年都能得到数以亿计的教育经费(比如近几年国家每年对北大、清华的投入多达12亿元),而民办高校一分钱也得不到,在得不到社会捐赠的情况下,它们只能依靠收取高额的学费来维持运转,从而陷入了恶性循环。另一方面,现行的教育体制也不利于民办高校吸引优秀的师资。在公办高校,拥有事业编制的教师在职称、养老、保险、评优、购买车票等方面都享受优惠,而且有些待遇无法转移或接续到民办高校。近年来,虽然各级政府在鼓励和促进民办教育发展方面出台了一些政策或措施,但对民办教育的歧视仍然普遍存在,而这种歧视也正是民办高校发展乏力、发育不良乃至弱不禁风的根本原因。

 

民办教育是国民教育的重要力量,中国教育的未来也与民办教育的发展休戚相关。为了民办高校的健康发展,政府应该有更多的作为,比如改革教育体制,鼓励和引导优秀教师向民办高校流动,同时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到民办高校任教;加大对民办高校的财政支持力度,减轻民办高校的财务压力,缩小民办高校与公办高校的学费差距;同时,出台相关政策,鼓励社会力量捐赠民办高校,从而逐步形成“社会办大学”的良性发展格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