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假如温州在出租车“停运”前举行过听证会……

(2009-07-30 00:12:06)
标签:

温州出租车

停运

听证会

财经

分类: 杂文时评
假如温州在出租车“停运”前举行过听证会……

    盛大林

28日,温州发生出租车“罢运”事件,约三分之二的出租车停运,一些坚持营运的出租车被砸,6名组织者被警方拘留。的哥表示停运是因为运营成本过高,收入无法维持生活。他们要求调整4公里10元的“起步价”并实行计时收费。而一些市民表示,提价是针对普通乘客的,这种行为不可取,不赞成提价。运管工作人员则称,“其实提‘起步价’是治标不治本,车主租金不降,中介费哄抬,运价提上去,钱还是进了车主的腰包,司机得不到多大好处。”(据7月29日浙江在线)

温州是中国最早可能至今还是唯一实行出租车市场化的城市。多年来,它一直被出租车市场化倡导者作为一个成功的范例。可以说,每每哪个城市出现出租车“罢运”事件,很多人就会把问题归结到政府管制上,并认为应该推广温州的做法。没想到,温州也出现“罢运”了。

实际上,温州的问题还是出在政府管制上,因为“起步价”等营运价格及计价方式仍然是由政府控制的。不过,这一管制确实必不可少——各自定价的出租车市场是不可想像的。因此,需要讨论的不是要不要管制价格,而是如何管制价格。

据称,温州目前的“起步价”还是上世纪90年代定的,已经10多年未变了。十多年来,油价翻了几番,通货也膨胀了好几轮,职工的工资以及商品的价格都有所上涨,而出租车的“起步价”却原地踏步,这确实不太合理。而运管的说法也不是没有道理。同时,市民的想法又不能不尊重。因此,对政府来说,是否调整“起步价”及计价方式,确实是一个难题。但也不能因为难就无所作为。那么,政府最应该做的是什么?我认为,至少应该先举行一次听证会——充分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后,再作计议。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在“停运”之前,出租车司机们肯定早就向有关部门表达过他们的诉求了,这种诉求可能还非常强烈。加之“起步价”已经十几年未变的实际情况,运管及物价等政府职能部门至少应该把此事提上议事日程。按照规定,像城市出租车等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服务价格,政府在定价或调整价格之前必须举行听证会,既然如此,何不先听证一下?

听证不仅是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的必要程序,而且还有一个特殊的作用,那就是增进了解、消除误解乃至达到和解。因为在听证会上,利益相关各方必然坐在一起,并各自陈述自己的理由,这就可以最大限度地消除信息不对称以及“只知自己苦,不知他人难”等情况。虽然不举行听证会,大家也可以通过媒体等形式进行交流,但毕竟没有“面对面”的效率高,而且媒介的传播难免失真。也许听证会上各方辩论得很激烈,甚至吵得不可开交,从而让政府左右为难,但这实际上也为政府提供了台阶,因为它让公众真切地体会到政府的难处。就拿温州来说,如果上述各方的说法都拿到听证会上“碰撞”一下,那么矛盾可能就不会激化到“停运”的程度。

“停运”肯定不是目的,而是手段。实际上,这也是一种表达诉求的方式,只不过这种“表达”过于激烈罢了。出租车司机们之所以要采取这样一种“表达”方式,肯定与表达渠道的不畅通有关,可能也与考虑问题的不全面有关。听证既是政府在征询,也像是各方在博弈,不管最后涨不涨价,这种博弈都可以起到“减压”的作用。令人费解的是:温州为什么一直不举行听证会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