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盛大林
盛大林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51,520
  • 关注人气:25,254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开后门,关前门”是最坏的情形

(2009-06-16 00:15:39)
标签:

杂谈

分类: 杂文时评

“开后门,关前门”是最坏的情形
盛大林


10年前,他们作为优秀大中专生被选拔到基层挂职,并纳入干部管理,工作两三年后,在有编制的情况下,可择优录用到政府机关工作,甚至被提拔为乡镇领导。10年后,他们却面临被解聘辞退。在广西区来宾市兴宾区,这样的选拔生共有201名。区人事局称,没有空余编制给他们。但选拔生们调查发现,他们挂职的乡镇有113人通过非正常渠道获得事业单位编制,其中半数为乡镇官员亲属,而且过去都是农民或无业人员,学历也就是小学或初中。(据6月15日《新京报》)

 

十年寒窗,再加上十年苦熬,200多名曾通过高考的“选拔”又通过党组织“选拔”的优秀大中专毕业生却面临着失业的命运。要知道,他们是在高校大扩招前考入大中专学校的,又是响应党和政府的号召而挂职基层的。这事儿不管摊到谁的头上,都是难以接受的。

 

“在所在乡镇机关有编制的前提下,可通过考试等办法择优录用到乡镇机关工作”,广西区当初下发的文件确实为安置附加了一个“有编制”的前提,并没有承诺挂职期满后一定录用选拔生为公务员或进入事业单位。但问题是,这个“前提”是如何失去的?10年来一直都没有编制吗?那些领导干部的亲属进入事业单位怎么就有编制了呢?其实,就连区委常委、副区长陆金学都承认,“当时有空余编制”,而把亲属安排进事业单位的陶邓乡原副书记韦祖扬也承认,是他找到县领导求情,安排妻子进了编制。他还说,当时确实有一些干部家属进入了编制,可能是组织照顾。换一种说法,那些领导的亲属都是“开后门”进编制的,而在后门大开的同时,前门却被彻底地关上了。

 

稍具规模的宅院,一般都不止一个门。除了前后、后门,有的还有旁门、侧门。就前门后门的开关状态而言,无外乎三种情况:一,只开前门,关上后门;二,既开前门,也开后门;三,关上前门,只开后门。第一种情况最为理想,因为它是最公平的,但这往往是可望而不及的,因为金钱、人情、关系,都可以让后门无法关上。第二种情况应该是一种常态,虽然有伤公平,却也可以接受,因为在监督不太完备的情况下,“开后门”确实难以避免。第三种情况是最坏的情形,因为它完全牺牲了公平,也完全堵塞了正常的通道——兴宾区在选拔生问题上的做法,显然就是这种状态。

 

“开后门,关前门”不仅牺牲了公平,而且损害了组织的信誉,因为选拔生所在乡镇在有编制的时候也没有择优录用他们。党和政府选拔优秀大中专毕业生到基层挂职,既是为了缓解大中专毕业生就业的困难,也是为了充实基层的力量。然而在兴宾区,这两个目标都落空了。目前,选拔优秀大中专毕业生到基层挂职,还在全国各地大力推行,如果各地都像兴宾区这样任人唯亲、言而无信,谁还会买账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