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大学排行榜比法律还“刚性”吗?

(2009-05-06 00:18:29)
标签:

武书连

大学排行榜

赞助费

咨询费

教育

分类: 杂文时评

大学排行榜:“赞助费”变“咨询费”就清白了吗?
盛大林


据《人民日报》5月5日报道:2004年和2006年,中国大学评价课题组负责人武书连曾两次受邀到成都理工大学作讲座,并收取了数万元的“赞助费”。此后,成都理大在大学排行榜中的名次上升。当天下午,武书连撰文予以回应。他在承认两次受邀并收取费用后称,他收取的费用是“咨询费”,而不是“赞助费”。他强调,收取“咨询费”不会影响大学排行的公正,因为评价体系是刚性透明的,“即使对某所大学进行过咨询,也不可能修改这所大学的名次”。

 

关于大学排行榜的“赞助费”以及“潜规则”,早就风闻了。前不久,天津大学校长指称有大学排行机构向天大索要“赞助费”以及“交钱可以让排名前移”,再一次把大学排行榜推上风口浪尖。就在沸沸扬扬之时,武书连站了出来,宣称他的中国大学评价课题组以及中国大学排行榜从来没有向高校收过“赞助费”,更没有什么“潜规则”,他还信誓旦旦地抛出了“三不”原则,即“不在任何大学兼职,不与任何大学合作,不接受任何在大学工作的人参加课题组”。武书连的意思很明显,那就是:如果有“潜规则”,那也是其他排行榜的事儿,与我可没有关系!没想到……面对《人民日报》的报道,武书连装聋作哑显然是不行的。

 

在不得不承认收取过“咨询费”之后,武书连专门强调“不是个人收入,是法人收入”,这无非是想告诉别人:他是在为课题组做事,那些收入并没有进入自己的腰包。可是,“中国大学评价课题组”不就是武书连个人的“小山头”吗?“个人收入”与“法人收入”又有多少区别?在谈到他为什么到高校“咨询”时,他写道:“我可以完全不理会大学的邀请,继续用其他方面的收入,支持大学评价的研究。但是如果我开始与大学对话,就需要对工作时间重新分配。任何人的精力都是有限的,如果为学校提供咨询,就意味着把时间用于学校,意味着放弃其他方面收入对大学评价的支持。反复考虑之后,我选择了逐渐放弃其他方面的收入,为大学提供诊断和咨询。”从这段话中可以看出,搞不搞“咨询”完全是他“个人”的事儿,与“法人”又无关了——这岂不是自相矛盾吗?

 

武书连认为, “咨询费”与“赞助费”完全不同,“赞助费”是不需要付出如此艰辛的劳动的。从概念上讲,这种区别是成立的。不过,高校为什么都请你武书连去“劳动”?你的“劳动”真的值那么多钱吗?如果那个大学排行榜还在武书连的控制之下,这个问题就永远也说不清。一个可资参照的事实是,不少党政机关的领导干部也经常到下属的企业“讲学”或“咨询”并收取高额的“咨询费”,但这种行为一直饱受诟病,甚至被视为一种“腐败”。

 

武书连专门强调了他收取“咨询费”是合法的。其实,谁也没有怀疑他收钱的合法性,而只是认为收费可能影响大学排行的公正性。在回应中,武书连详细介绍了排名的原则及操作方法。总而言之,就是“透明、刚性”,甚至到了他也“不可能修改”的程度。世界上真有这么刚性的规则吗?我只知道,就连法律都是有弹性的,每个执法者在执法过程中都有一定的自由裁量权。大学排行的权重是人设计的,数据也是人收集的,更有一些评价必须由人的主观来判断……只要有了“照顾”想法,自然不缺“照顾”的办法。在近千所高校中,让谁上下“浮动”几个名次,难道会是难事吗?

 

武书连还说,他去过的大学,排名有上升的、有下降的、也有不升不降的。这并不能证明“收费”与“排名”之间没有关系,因为“咨询费”的作用还是有“有效期”,不可能永远有效。比如,成都理工大学在请武书连“咨询”后两年,排名明显上升,但近两年排名又有回落,这完全可以理解为两次“咨询费”的作用慢慢消失了,并不一定说明“咨询费”没有起到提升排名的作用。那两年的明显提升,甚至恰恰证明了“咨询费”的魔力。

 

“吃了人家的嘴软,拿了人家的手短”,武书连先生应该懂得“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的道理。如果武先生更喜欢为各大学提供咨询服务,那就不要再搞什么大学排行榜;如果武先生认为大学排行榜的公信力更重要,那就不要到大学里搞有偿咨询。如果在排名的同时向被排名者收费,那么排行榜的公信力势必大大降低。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