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替高校还债,政府“不差钱”?

(2009-03-11 00:48:20)
标签:

高校债务

教育经费

义务教育

职业教育

不差钱

教育

分类: 杂文时评

替高校还债,政府“不差钱”?
盛大林

 

高校债务已经连续三年成为两会上的热点话题,也是代表委员们提案的焦点。《2007年中国教育蓝皮书》披露,到2006年底,全国高校贷款规模在4500亿元到5000亿元。而当年全国政协公布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全国高校贷款总额达2500亿元。全国政协委员、合肥工业大学副校长赵韩认为,我国目前的财力完全有能力解决高校的债务问题。他建议:“对中央部属高校,按照学校扩招学生的多少以及国家相应应该给予的投入补助给高校。对于地方院校要求各省比照中央的政策执行,对于中西部地区,中央要给予一定的财政转移支付的支持。”(据3月10日《广州日报》)

 

“我国目前的财力完全有能力解决高校的债务问题”,赵委员的意思很明显:替高校还债,政府“不差钱”!

 

2008年,我国的财政收入超过了6万亿元,国家对教育的投入也在连年增长。2007年,全国教育总经费为1.2万亿元,其中,财政性教育经费为8280亿元。2009年财政对教育的投入可能突破1万亿大关。国家确实比以前富多了,财政性教育经费也确实可观,政府如果咬咬牙,从上万亿的财政经费中拿出两三千亿,或者追加两三千亿的投入,就可以“一举”解决高校的债务问题。可是,这样做的代价是什么?政府可以这样做吗?

 

为“荣国府”当家理财的王熙凤曾对刘姥姥说:“大有大的难处!”难在哪里呢?难在家大业大,需要用钱的地方太多。一个家庭如此,一个国家更是如此。近几年,中国的财政收入确实不少,但亟待投入的地方更多。养老保险基金的资金缺口上万亿,未来3年的医改需要国家投入8500亿,为了拉动内需政府还需要在两年内拿出1.12万亿财政资金……正当用钱之际,财政收入却出现了大幅的下滑。不得已之下,国家把今年的财政赤字预算扩大到前所未有的9500亿,同时还准备允许地方政府发行债券……如此这般,能说政府“不差钱”吗?

 

如果财政性教育经费不能大幅增加,就只能在原来的经费额度内“剜肉补疮”了。可是,剜哪一块“肉”呢?教育投入主要有三大块:义务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要为高校的债务埋单,只能挖义务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墙角”了 。可是,我国的职业教育刚刚起步,正需要政府的经费支持;而义务教育的基础也很薄弱,农村师资缺乏,城市入学困难……去年10月,重庆、四川等省市的很多县区接连发生了中小学教师集体罢课事件,其他地方也时有发生。教师们之所以罢课,就是因为津贴补贴标准太低且长期拖欠、工资明显低于当地公务员的水平,归根结底,还是“差钱”的问题。

 

义务教育是法定的义务,政府必须首先保证义务教育的经费。然而,我国的大部分教育经费却用在了高等教育上。比如北大、清华等高校一年的经费就高达十几亿元,比很多地级市的教育总经费还要多!尽管如此,高校还是背上了沉重的债务,而且还向政府“狮子大张口”——作为大学校长的赵委员有没有想过那些连基本生活都没有保障的中小学教师?

 

当然,不管怎么说,债务已经形成了,总得有个解决的办法。高校卖地不行,政府埋单不行,那该怎么办呢?曾有代表和委员建议:对部分公办高校进行股份制改造,并大量吸纳社会资金。我认为,这是唯一可行的办法。义务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政府大包大揽,确实太沉重了。像美国这样的发达国家,绝大多数大学都是私立的,我们一个发展中国家为什么要把高等教育揽在身上呢?如果卖掉部分高校,不仅可以解决债务问题,政府可以集中精力和财力办好义务教育和职业教育,而且可以解决高校的行政化问题,从而从根本上改善我国的高教生态—— 一举而多得,何乐而不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