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躲猫猫”调查组挑选网民代表太仓促
(2009-02-21 00:42:00)
标签:
躲猫猫风之末端网民代表杂谈 |
分类: 杂文时评 |
“躲猫猫”调查组挑选网民代表太仓促
盛大林
19日,中共云南省委宣传部在网络上发布公告,邀请网友和社会人士参与“躲猫猫”事件调查。截至当天20点,共有510多名网民报名,省委宣传部把原计划的4名网民和社会各界人士代表参加的条件放宽了一倍,最终有8名网民和社会各界人士代表参加调查。22时许,省委宣传部公布了参与今天“躲猫猫”事件调查团名单,由相关部门人员、媒体代表和网民以及社会各界人士代表组成,共15人,将于20日起程前往事发地调查。(据2月20日《生活新报》)
对于邀请网民参加调查组的开创性意义,各方评论已是车载斗量,这里就不再赘述了。我当然也是非常欣慰的,但总感觉“征集网友”来得太突然了、进行得太仓促了。
云南省委宣传部的征集公告是15点38分发布的,20点报名就截止了,总共只有4个多小时的时间。可以肯定地说,绝大多数网友还不知道此事,征集就已经结束了。
“时间紧迫,我们所能掌控的时间不多了。”新闻处副处长龚飞的这种说法让我难以理解:为什么要这么争分夺秒?迟一两天出发就不行吗?“躲猫猫”事件已经发生六七天了,网民及公众虽然都想尽快知道真相,但也应该能够接受履行必要程序所需要的时间。我相信,绝大多数网友都会认为公正比时间更重要。
时间过于仓促,筛选势必草率。龚副处长说,最终选定的“都是有理性,有独立分析和判断能力,而不是看热闹,随便就骂人的网友”。可是,在短短的4个多小时内,面对800多名报名者,连电话都应接不暇,调查考察更是不可能,怎么断定那几名网友是最适合的呢?
笔者也是个“网虫”,但对那几位网友并不熟悉,也不知道他们平时主要活跃在哪些网站及论坛,更不知道他们的身份及品行。“至于有网民怀疑参与调查的网友会不会是‘五毛党’,我们曾经想过,但这个念头一闪而过,没有担心过这个问题。”龚副处长这话说得未免太轻巧了。我不知道为什么这个念头在龚副处长的头脑中“一闪”就能“而过”,反正我仍然在“担心”这个问题。
上网一搜,我找到了当选网友并被任命为调查委员会主任的风之末端刚刚发表的一个帖子。从帖子中得知,他是昆明一家网站的编辑,也就是说他正好在此次调查的组织者云南省委宣传部的领导之下,这样的身份怎么能保证其有独立、公正的立场呢?云南省委宣传部为什么偏偏重用“手下”的一位网友,而不让“省外”的网友担此重任呢?
风之末端还说,当天22点多他在网上“意外”地发现自己成了调查委员会的主任——这么重大的行动、这么重要的岗位,云南省委宣传部竟然事先不沟通,这可能吗?
邀请网友参加调查组,就是为了增强调查组的公信力。既然如此,那就应该做到每一个环节都无可挑剔。我认为,网民代表的挑选不应该由官方部门直接操办,而是应该履行一定的程序。比如选择一批有代表的网站或社区(如人民网、新华网、天涯社区、凯迪社区等),由它们各推荐几名候选人,然后进行网上投票。
请相信:我这样“吹毛求疵”,只是想让“躲猫猫”事件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我真不希望,调查结果出来后又爆出“几名网友其实都是托儿”等等之类的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