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机构的“小算盘”不能太精
(2008-12-18 00:05:57)
标签:
慈善机构杂谈 |
分类: 杂文时评 |
慈善机构的“小算盘”不能太精
盛大林
经过一周的准备,四川省宜宾职业技术学院15名大学生为贫困山区和灾区群众募集到了280件衣服。12月16日,他们提着这4大包衣服来到宜宾市红十字会时,却被拒之门外。15名学生抬着4大包旧衣物感到非常茫然,一些参加了募集活动的同学表示,以后再不会做这种“傻事”了。红十字会称“拒收”是因为处理旧衣物太麻烦。“红十字会的3个仓库已经满仓了,根本没地方堆放了,而且租仓库也要钱,‘上面’规定了只收新衣物和现金,一律不收旧衣物。”(据12月17日《成都商报》)
一群热血青年,怀着满腔热情,希望为贫困山区和灾区群众送去一些温暖,然而“热心”遭遇的却是“寒流”,而且这股“寒流”竟然来自专门凝聚和输送爱心和温暖的慈善机构!
宜宾的这些大学生也许不知道,就在三个月前,武汉市也曾发生过一起类似的事件:三卡车的捐赠衣物被扔到了一家垃圾中转站。
一家是收了以后再扔掉,一家是拒绝接收旧衣物。相比之下,后者的做法更干脆,而它对人的伤害也更直接。
捐赠衣物为什么如此不受待见?是因为没有人需要这些衣物吗?11月12日新华网的报道称:记者在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地震灾区采访时了解到,当地政府已将房屋受损的群众转移到救灾帐篷和临时住房中,但灾区目前急需御寒衣物、方便食品等救援物资。可以肯定地说,需要衣物的贫困山区和灾区群众还有很多很多——这边厢“急需”,那边厢“拒收”,这不是太荒唐了吗?那些衣物满仓甚至扔掉的慈善机构为什么不去雪中送炭呢?
宜宾市红十字会提到了“钱”字,这显然是问题的症结所在。保管旧衣物需要花钱,运送这些衣物也需要钱;而如果是捐款,则不仅没有储运的麻烦及花费,而且可以从中提取最多10%的管理费用。明乎此,也就不难理解慈善机构为什么嫌“物”爱“钱”了。
在汶川大地震之后的捐赠热潮中,“慈善机构可以提取募集资金最高10%作为管理费用”的老规定曾让全国的舆论一片哗然。慈善机构竟然也搞“雁过拔毛”,这让很多人感到惊讶。应该说,这种提取一定比例作为慈善费用的规定是有道理的,因为慈善的运作需要经费,工作人员也需要工资福利。不过,提取的这些钱,不能只用在工资福利上,既为“管理费用”,就应该主要用于慈善款物的处理,绝不能因为无利可图或者麻烦就对旧衣物冷眼以对甚至弃之如弊屐。
众所周知,由于连续遭受特大自然灾害,今年我国的慈善捐款数倍于往年。如果依规按比例提取,慈善机构今年将获得很大一笔“收入”。虽然捐赠物资不能按比例“提取”,但从善款中提取的收入难道就不能用于捐赠物资的处理吗?作为慈善机构,“小算盘”也不能打得太精了吧!
毋庸讳言,相对于捐款或者新衣物,捐赠旧衣服确实是经济效益最低的一种形式。由于要经过分捡、消毒、储存、运输等程序,捐助旧衣物的成本甚至可能高于其自身的价值。但,这些旧衣物的价值不仅体现物资上,而且体现在精神上。从一定意义上说,附含在旧衣物上的那种心系灾区的精神价值比旧衣物自身的物资价值更有分量、更值得珍惜。要知道,我国的慈善事业还不够发达,慈善基础及环境也算不上优良。因此,我们应该特别珍惜民间的慈善热情。
盛大林
经过一周的准备,四川省宜宾职业技术学院15名大学生为贫困山区和灾区群众募集到了280件衣服。12月16日,他们提着这4大包衣服来到宜宾市红十字会时,却被拒之门外。15名学生抬着4大包旧衣物感到非常茫然,一些参加了募集活动的同学表示,以后再不会做这种“傻事”了。红十字会称“拒收”是因为处理旧衣物太麻烦。“红十字会的3个仓库已经满仓了,根本没地方堆放了,而且租仓库也要钱,‘上面’规定了只收新衣物和现金,一律不收旧衣物。”(据12月17日《成都商报》)
一群热血青年,怀着满腔热情,希望为贫困山区和灾区群众送去一些温暖,然而“热心”遭遇的却是“寒流”,而且这股“寒流”竟然来自专门凝聚和输送爱心和温暖的慈善机构!
宜宾的这些大学生也许不知道,就在三个月前,武汉市也曾发生过一起类似的事件:三卡车的捐赠衣物被扔到了一家垃圾中转站。
一家是收了以后再扔掉,一家是拒绝接收旧衣物。相比之下,后者的做法更干脆,而它对人的伤害也更直接。
捐赠衣物为什么如此不受待见?是因为没有人需要这些衣物吗?11月12日新华网的报道称:记者在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地震灾区采访时了解到,当地政府已将房屋受损的群众转移到救灾帐篷和临时住房中,但灾区目前急需御寒衣物、方便食品等救援物资。可以肯定地说,需要衣物的贫困山区和灾区群众还有很多很多——这边厢“急需”,那边厢“拒收”,这不是太荒唐了吗?那些衣物满仓甚至扔掉的慈善机构为什么不去雪中送炭呢?
宜宾市红十字会提到了“钱”字,这显然是问题的症结所在。保管旧衣物需要花钱,运送这些衣物也需要钱;而如果是捐款,则不仅没有储运的麻烦及花费,而且可以从中提取最多10%的管理费用。明乎此,也就不难理解慈善机构为什么嫌“物”爱“钱”了。
在汶川大地震之后的捐赠热潮中,“慈善机构可以提取募集资金最高10%作为管理费用”的老规定曾让全国的舆论一片哗然。慈善机构竟然也搞“雁过拔毛”,这让很多人感到惊讶。应该说,这种提取一定比例作为慈善费用的规定是有道理的,因为慈善的运作需要经费,工作人员也需要工资福利。不过,提取的这些钱,不能只用在工资福利上,既为“管理费用”,就应该主要用于慈善款物的处理,绝不能因为无利可图或者麻烦就对旧衣物冷眼以对甚至弃之如弊屐。
众所周知,由于连续遭受特大自然灾害,今年我国的慈善捐款数倍于往年。如果依规按比例提取,慈善机构今年将获得很大一笔“收入”。虽然捐赠物资不能按比例“提取”,但从善款中提取的收入难道就不能用于捐赠物资的处理吗?作为慈善机构,“小算盘”也不能打得太精了吧!
毋庸讳言,相对于捐款或者新衣物,捐赠旧衣服确实是经济效益最低的一种形式。由于要经过分捡、消毒、储存、运输等程序,捐助旧衣物的成本甚至可能高于其自身的价值。但,这些旧衣物的价值不仅体现物资上,而且体现在精神上。从一定意义上说,附含在旧衣物上的那种心系灾区的精神价值比旧衣物自身的物资价值更有分量、更值得珍惜。要知道,我国的慈善事业还不够发达,慈善基础及环境也算不上优良。因此,我们应该特别珍惜民间的慈善热情。
前一篇:“秘密拘捕”践踏犯罪嫌疑人的权利
后一篇:拉动内需,何为上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