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改方案征求意见不应该“守株待兔”
(2008-11-18 00:17:34)
标签:
医改方案征求意见杂谈 |
分类: 杂文时评 |
医改方案征求意见不应该“守株待兔”
截至11月14日,历时整整一个月的《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活动正式结束。通过网络、传真、信件等方式,这次活动共收到了各类反馈意见35260条。从对《征求意见稿》的总体评价看,超过90%的群众给予了积极的评价和建议。(据11月17日中国政府网)
是因为征询组织者作了假吗?虽然没有证据可以排除这种可能,但我还是宁愿相信政府具有基本的公信力,不至于把“反对者超九成”说成“赞成者超九成”。其实,“超过90%的群众给予了积极的评价和建议”这句话本身就暗藏了玄机——这种把“评价和建议”混在一起的说法使90%充满了弹性:既然是征求意见,去信者一般都要提建议,而建议本身就是“积极”的;如果建议者超过80%,而积极评价者也有10%,那么“积极的评价和建议”不就超过90%了吗?其实,“评价”和“建议”是两个不同类的概念,要科学而准确地表达征求意见的情况,二者是不能混在一起说的。
不过,此次征询总结所暴露出的最大问题还不是表达方式上的“春秋笔法”,而在于意见收集上的“守株待兔”。在打量总结通报的过程中,我注意到此次活动所收到的各类反馈意见只有35260条!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涉及每一个公民,而中国拥有十几亿之众,难道只有3万多人对医改方案有意见?区区3万多条意见能真实地反映民意吗?实际上,在征求意见稿公布前后,各类媒体以及街头巷尾的意见俯拾即是,仅在互联网上就可以收集到几十万甚至几百万条意见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