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医改方案征求意见不应该“守株待兔”

(2008-11-18 00:17:34)
标签:

医改方案

征求意见

杂谈

分类: 杂文时评

医改方案征求意见不应该“守株待兔”

 盛大林

 

截至11月14日,历时整整一个月的《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活动正式结束。通过网络、传真、信件等方式,这次活动共收到了各类反馈意见35260条。从对《征求意见稿》的总体评价看,超过90%的群众给予了积极的评价和建议。(据11月17日中国政府网)

 

 消息一出,舆论哗然。点开各大网站关于此新闻的评论和留言,几乎全部是反对或质疑之声。有人直言:“我就是那剩下的一成”;有人困惑:“不是都说‘看不懂’吗?怎么又都‘积极评价’呢?”有人质疑:“假造出来的数据吧?”……不认同“超九成民众对新医改方案给予积极评价和建议”的网友肯定也超过九成。

 

 组织者说赞成者“超九成”,而网上的反对者却“超九成”,反差为什么如此之大?

 

 是因为网上的反应不真实吗?应该不是。互联网是一个原生态、真实性较强的民意平台,而且此次反应也与一个月前征求意见稿发布时的情况如出一辙。当是时,大多数人称“看不懂”征求意见稿,少数看懂的人也说方案是“八股文的典范”。由于方案是折中各种草案的结果,导致持各种意见的人都对征求意见稿不太满意,因此绝大多数人都感到失望。

 

是因为征询组织者作了假吗?虽然没有证据可以排除这种可能,但我还是宁愿相信政府具有基本的公信力,不至于把“反对者超九成”说成“赞成者超九成”。其实,“超过90%的群众给予了积极的评价和建议”这句话本身就暗藏了玄机——这种把“评价和建议”混在一起的说法使90%充满了弹性:既然是征求意见,去信者一般都要提建议,而建议本身就是“积极”的;如果建议者超过80%,而积极评价者也有10%,那么“积极的评价和建议”不就超过90%了吗?其实,“评价”和“建议”是两个不同类的概念,要科学而准确地表达征求意见的情况,二者是不能混在一起说的。

 

不过,此次征询总结所暴露出的最大问题还不是表达方式上的“春秋笔法”,而在于意见收集上的“守株待兔”。在打量总结通报的过程中,我注意到此次活动所收到的各类反馈意见只有35260条!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涉及每一个公民,而中国拥有十几亿之众,难道只有3万多人对医改方案有意见?区区3万多条意见能真实地反映民意吗?实际上,在征求意见稿公布前后,各类媒体以及街头巷尾的意见俯拾即是,仅在互联网上就可以收集到几十万甚至几百万条意见和建议!

 

 定点发送的意见和建议是民意,媒体发表的文章或留言也是民意。虽然政府发出了公开征求意见的邀请并提供了征集的渠道和地点,但征询不应局限于“收到”的反馈,更不能像那个农民那样蹲守在一棵树下死等兔子撞死的自己的眼前。只要翻开报纸或打开网页,到处都可以看到相关的意见和建议。我相信,此次征询活动的组织者们也听到或看到过媒体上的一些声音和意见,但在活动结束的总结和通报中却没有一丁点儿的反应,这是为什么呢?

 

 民意具有广泛性,征求民意的手段也应该丰富多样。组织者如果真想了解群众的意见,那就不能只是坐在某个地方被动地“接收”,而是要主动地去“收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