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林松岭案:哈尔滨警方为什么总是被怀疑?

(2008-10-29 00:13:20)
标签:

林松岭

监听

回避

杂谈

分类: 杂文时评

林松岭案:哈市警方为什么总是被怀疑?
盛大林

 

哈尔滨警察围殴致死案中死者林松岭的父亲林吉利称,哈尔滨警方前日公布的监控录像还不是事件的全部录像,因为:一、糖果酒吧旁边哈尔滨铁路公安局大楼上有一个高清旋转的摄像头,它摄制的内容缺失;二、如果是全部录像,应该有120救护车的抢救画面。在与记者的通话中,他的声音一直断断续续,而且有严重的回音。他和几个近亲的电话都有这种状况。因此他们都坚信手机被警方监听了。对此,哈市警方相关负责人称,只有对恶性刑事案件的犯罪嫌疑人才会采取监听等技术手段,而且监听也不会让对方察觉到。这名警官说,林家人是因为精神紧张,所以才对公安部门不信任。(据10月28日《重庆晚报》)

 

是因为林家人精神紧张,所以才对公安部门不信任吗?不是的,因为与此事毫无关系而且精神不紧张的我也怀疑哈市警方。而且我相信,产生这种怀疑的人还有很多很多。

 

凭什么怀疑?手机通话质量不好当然不足为凭。我之所以怀疑,主要是因为哈市警方的“角色”。6名犯罪嫌疑人都是警察,其中3人还是哈市公安局直属的。从“私”上说,涉案民警都是办案民警的同事、战友;从“公”而言,涉案民警的罪行轻重直接关系到哈市公安局的形象乃至政绩。从治警的角度讲,属下发生这么严重的事件,哈市公安局的负责人至少应该承担领导责任。也就是说,哈市警方是此案的利益相关方,让哈市公安局办理此案无异于“老子查儿子”,这怎么能保证公平公正呢?

 

事实上,哈市警方的偏袒倾向在录像公开问题上早就显现出来了。刚开始警方介绍案情时公布的录像只有6分钟,而且全都是死者林松岭挑衅的场面,这直接导致了舆论对警方一边倒的同情。面对“剪辑”的质疑,哈市公安局副局长卢洪喜在新闻发布会上信誓旦旦地称“没有经过任何剪辑”。事实证明,卢副局长撒了个弥天大谎。即使是后来公布的30分钟左右的录像,也确实有值得怀疑的地方——林父的两点理由是有道理的。

 

哈市警方称“只有对恶性刑事案件的犯罪嫌疑人才会采取监听等技术手段”,这话本身当然没有错,但这并不能证明哈市警方没有采取监听手段,因为人们怀疑的正是哈市警方是否遵守了规则。要知道,在录像全部公布前,包括受害人家属以及歌厅经营者在内的的很多人都看过完整的录像,外界有证据判断卢副局长撒了谎;而警方是否采用监听等技术手段,外界完全无从知晓。也就是说,监听比撒谎败露的风险小得多。既然哈市公安局领导可以面对全国公众面不改色心不跳地撒谎,那么办案人员“悄悄”地采取监听手段又有什么不可能呢?

 

从录像的公布,到尸检专家的聘请(因为对警方不信任,林松岭家人另外推荐了两位专家),再到现在的“监听”,可以说,哈市警方一直处于被怀疑之中。为什么会这样?根本原因就是哈市警方“身在局中”。上述怀疑是无法自证清白的,哈市警方若想不被怀疑,唯一的办法就是“置身事外”,让异地的公安机关办理此案。然而,这样一宗明显应该“回避”的案子,哈市警方竟然被“指定”为办案机关——这本身就是值得怀疑的。

 

屁股决定脑袋,角色影响行为。自从接手这个案子的时候起,哈市警方就不可能被完全信任了。我断言,随着案情的进展,哈方警方还将遇到新的质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