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分界线”是个什么样的“标志”?

标签:
南北分界线淮安杂谈 |
分类: 杂文时评 |
“南北分界线”是个什么样的“标志”?
盛大林
地处中国南北地理分界线上的淮安本月正式开工建设南北地理分界线标志园,而标志园内分界线标志物为地球状,位于河道中心位置。行人可从桥上的球中穿过,感受跨越南北气候带的感观变化。去年淮安开始规划建设标志园的消息传出后,立即引起河南信阳的质疑,他们认为从地质构造、气候条件、林业生态等各方面展开调查,论证信阳更具有中国南北地理分界线的典型性、代表性。(据8月28日《扬子晚报》)
去年,淮安市规划建设南北地理分界线标志的消息一传出,立即遭到舆论的广泛质疑以及信阳等地的反弹。原以为,此事不了了之;没想到,它一直在积极的推进中。现在,“南北分界标志”竟然已经开工建设了。
应该承认,淮安是“有权”建设这个标志物的。只要经过了必要的决策程序,秦岭淮河沿线的任何一个地方,哪怕是一个村庄,都可以建设南北地理分界的标志。问题的关键在于:建设这样的分界标志科学吗?这样的标志物到底有什么意义?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秦岭淮河是我国的一条最重要的地理分界线。但这条分界线只是一个过渡带,是一条非常非常粗的线条,因为地理上的分界不可能像“阴阳两隔”那样泾渭分明。地理学家之所以喜欢拿大山大河来分界,在一定程度上是因为大山大河天然地具有地理分界的功能。实际上,在大山大河沿线几公里甚至几十公里之内,人们可能都感受不到明显的地理及气候变化。然而,淮南却把“南北分界线”极其精确地定位在市区内河道的中心,而且把一条“线”变成了一个“点”,这显然都是不科学的。
那么,淮安为什么要建这么一个“标志”呢?开发旅游资源可能是主要目的。可是,行人从球中穿过,真能“感受跨越南北气候带的感观变化”吗?鬼才会相信!即使真能感受到,那也不一定去淮安呀——秦岭淮河绵延几千公里,随便找一个地方都可以。淮安自称为“历史文化名城”,却拿一个属于千城万寨的“地理概念”作文章。或许,有些淮安人会为“南北分界线标志”而“自豪”,而我感受到的却是“匮乏”——历史文化资源的匮乏、城市自豪感自信心的匮乏……
地理分界线是不需要标志也无法标志的。如果有人非要建设这样的标志物,那它只能成为一个自我陶醉、贻笑世人的“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