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衙门作风政府职能转变杂谈 |
分类: 杂文时评 |
“衙门威风”源于权力过于集中
盛大林
“我们去找一些部门办审批比登天还难。”在全国两会的分组审议上,广东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清远市委书记陈用志讲述了自己亲身经历的一件事:“我和市长一起去跑发电厂的审批,去到那个部门,那里的人告诉我,现在拿张凳子给你坐已是中央政治局委员的待遇了,因为天津的书记来也是站在那里的。而他给我们凳子坐已很不错了。”全国政协委员、全国工商联常委孙珩超也称:“在发改委某个部门下面一个司下面的一个处的处长面前,全国各地跑项目的专家连一句话都不敢辩……一反驳项目就没有了。”
(据3月13日《新快报》、《南方都市报》)
堂堂市委书记,到了国家发改委的一个部门,连坐的资格都没有!要是乌纱帽再小一些,怕是连大门都进不去……看着“坐是政治局委员待遇”、“专家连一句话都不敢辩”,我感觉到“肃静、回避”式的“衙门威风”扑面而来,直让人不寒而栗。
退避三舍之后,也不免要寻思一番:不是说要建设“服务型政府”吗?可威风如此袭人的“衙门”哪有半点“服务”的气息?连专家的话都一句也不听,审批和决策如何能做到科学、公正、合理?难怪陈用志代表说:“广东缺电,责任就在审批机关,不是没有人去做发电厂,也不是没有办法解决煤的问题……一个发电厂……三五年都批不下来。”“衙门”之害,实在令人扼腕。
不过,转念一想,如此“威风”也不是毫无道理。门外跑项目的各路诸候排着长队哩。如果让进了门的人坐下来,甚至和颜悦色、烟茶侍候,然后慢慢汇报、细细道来,那么一天也接待不了两拨人马。如此这般,久候门外的人肯定更不愿意了,他们会说这衙门比皇宫还难进……所以,不给凳子至少可以提高办事效率:有屁快放,放完快走!面对四面八方、源源不断的求告者,几个“老爷”能有“服务”的耐心?侯门深似海、权大则威大,自古以来,莫不如此。
那么,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呢?主要就是因为权力过于集中。就拿国家发改委、国土资源部、财政部等部委来说,手中不仅握有很多很多的审批权而且掌握着了天文数字般的财政资金。稍大一点的项目都要经过它们的审批,项目批了还要找它们要钱……于是,“跑部钱进”者有如过江之鲫,而且批与不批就在人家的一句话。过于集中的权力,不仅带来了畸形的“衙门威风”,而且成为腐败滋生的渊薮。温家宝总理在去年两会的记者招待会上就曾指出,造成腐败的最重要原因就是“权力过于集中”。
症候找准了,开方就不难。要根除“衙门威风”乃至清除腐败,就必须解决权力过于集中的问题。就政府这一块来说,要解决权力过于集中,就要改革行政管理体制。这首先要对政府的机构进行改革,而更重要的则是政府职能的转变。一方面,政府要进一步减少行政审批事项,真正把主要精力放在公共服务上;另一方面,调整公共财政的支出结构,把财政投入的重点从投资建设转向公共服务。
当然,并不是说“权力过于集中”的问题解决了,“衙门威风”就一定会消失。而是说,解决“权力过于集中”是根除“衙门威风”的必要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