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最美女大学生”是个不食人间烟火的“仙女”

(2007-11-13 00:34:02)
标签:

时事评论

最美女大学生

刘紫君

仙女

分类: 杂文时评
 

http://photocdn.sohu.com/20071109/Img253147262.jpg

 

“最美女大学生”是个不食人间烟火的“仙女”
盛大林

 

热情护送两位素不相识的盲人到火车站的“中国最美女大学生”刘紫君经东方今报报道后引起了强烈的反映。大河网邀请她做嘉宾访谈,并进行视频直播。由于大河网与“阿紫”并无联系,所以就让东方今报记者代为邀请。然而,让记者始料不及的是,“阿紫”一听说要做访谈就表示不愿意。她总是那句话:“我只是做了一件小事,没什么好说的。”经记者再三劝说,又加上学校老师做工作,她勉强同意了。但她提出了三个苛刻的条件:一,不视频;二,不拍照;三,她可以不说话。为了能把她请来,记者都答应了。但到约定的访谈时间还有不到两个小时的时候,她又突然变卦了。她的理由是,在郑州的姥爷生病,爸爸突然来郑州了,爸爸也不同意她去,同时,她“内心真的不想说什么了”——众所期望的访谈,最终缺少了主角。

 

爸爸要来郑州,她事先不知道?我是不信的。我的判断是,这只是她临时找的一个托辞而已。她最终爽约,应该还是因为她“内心真的不想说什么了”。

 

听了这个一波三折的经过,我跟同事们感叹:“阿紫”真是一个不食人间烟火的仙女!

 

名人光彩,名利相连。“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出名不仅可以极大地满足人的虚荣心,而且还能带来实际的利益。肉体凡胎的俗人,有几个能真正看破名利呢?为了出名,多少人盼望成为“新闻人物”啊!有的人为了出名,甚至达到了不择手段的程度,比如芙蓉姐姐、木子美,还有那些为了上戏而不惜“潜规则”的女明星们……但“阿紫”却害怕出名、拒绝出名。

 

这两天,不断有一些好单位打来电话,希望“阿紫”明年毕业后到它那里工作。在劝说无效的情况下,我们的记者不得不“循循善诱”:你来做嘉宾,让更多的人认识你、欣赏你,至少对你找工作有帮助吧!谁都知道,现在找工作有多难!我们这些俗人原以为,这是一个“杀手锏”,然而,这一招对“阿紫”根本没有一点效果。她毫不犹豫地说:“我只是一个普通人,只想做普通的事情,过普通的生活。我也不要什么好工作,我毕业后还要回到父母身边,回到淮滨县……”。淮滨,那是一个离郑州400多公里的偏远贫困县呀——听完记者的复述,我禁不住瞠目结舌!

 

至清至纯,超凡脱俗——“阿紫”最终的爽约虽然让我们有些尴尬,但我觉得她更美了!

 

此女只应天上有,人间能有几回闻!


附1:《“最美女大学生”何以“感动中国”?》

 

附2:最新报道——

刘紫君“失约”网谈
她说:“我只是做了每个人可能都会做的事,仅此”
今报记者 袁现省 见习记者 周晓波/文  张晓冬/图

昨天下午3点半,一场围绕刘紫君帮助盲人的座谈在大河网的网络直播中心举行,主题是“当代大学生该如何用实际行动为构建和谐社会做贡献”,腾讯网、山西新闻网进行了同步直播。
刘紫君的老师——中原工学院服装与艺术学院团总支书记马凯来了;她的同班同学——中原工学院服装与艺术学院学生会主席王刚来了,但主角刘紫君“失约”了……

 

直播:
一场没有主角的座谈
昨天下午3点半,尽管刘紫君没有到场,座谈会仍准时进行了直播,马凯老师和王刚同学向网友们介绍了生活中的刘紫君。
马凯老师说:“看到报纸后我很高兴,为我们学院能够有这样善良而美丽的大学生感到骄傲。刘紫君平时就爱做好事,但为人却很低调。我为我的学校、我们的身边出现了这样温暖人心的举动感到由衷地欣慰。”
与刘紫君同班同学的王刚也向网友们描述了生活中的刘紫君,同时也说出了她没能到现场的原因:“紫君是一个热心而低调的女孩,人很优秀,爱帮助别人,但却不喜欢张扬,这次她最终没有来直播现场就是最好的体现。来这里之前和她通电话,她依然说只想‘平常做人、平常做事、过平常的生活’,不想因为这件事情打乱了平静的生活……”
刘紫君还让王刚给网友们带来一句话:“我只是做了每个人可能都会做的事,仅此。”
事实上,在座谈会举行之前,刘紫君的老师、同学,还有本报记者,给刘紫君打了无数电话,发了很多短信,进行了长达几小时的劝说……

 

约定:
举办座谈的前前后后
11月9日,本报刊发了刘紫君牵着两个盲人帮助买火车票的报道,大河网大河论坛以“点亮盲人心灯的美丽女孩”为题,将报道在论坛贴出,引发网友的强烈反响。
大河网希望邀请刘紫君做客,与网友在线交流,时间初定在12日下午。11日下午,记者联系刘紫君,她表示“考虑”。当天晚上,刘紫君关机。
记者联系到了她的老师、院团总支书记马凯。马老师说,刘紫君很腼腆,但在线交流应该还是可以的,他们再做做工作。
经过商定,刘紫君和老师马凯,同学王刚一起做客大河网。

 

变故:
突然收到“拒绝”电话
昨日上午10点,马凯老师来到报社说,来前和刘紫君说过了,但没详细说是在线交流,只是说来市区一趟,和记者见见面。她中午放学后,就和同学王刚一起,进市区来。
而在11点30分,记者接到了刘紫君的电话:“我不能接受那种方式,还是视频、拍照啥的,我只是做了每个人都可能做的小事,有什么说的。我只是一个平凡的人,做了一件平凡的事,我只想过平凡的生活,和网友面对面,我真的不愿意。”
记者讲了许多许多道理,但没用。
“我只是做了很平凡的事,以后也会做,这些有什么’说‘的,如果我是见义勇为,我也答应,可是,我真的没做啥,我去聊天,那显得我多么虚假。”
记者仍在苦劝,电话那端,刘紫君已哭了起来,“我真的不喜欢,不愿意,你们别勉强我。我不想拍照,视频,我也没什么说的。”
情急之下,记者承诺:“可以不拍照,不视频,只要能来,不说话也行。”即便如此,仍然没得到肯定的答复。
挂断电话,记者又发短信:“把你的善良‘传染’给大家,让社会充满更多的温暖。”收到回复:“对不起,我真的做不到。”
记者拨通马凯老师的电话,让他再“做做工作”。
转机出现在下午一点,刘紫君同意参加在线交流,但提出三个条件:一是不能拍照;二是不视频;三是,允许她保持沉默。为了让网谈能顺利进行,经和大河网商量,三个“苛刻”的条件,都可满足她。

 

劝请:
3小时的劝说失败告终
据了解,当时刘紫君已来到市内,在姨妈家,她姥爷病了。
变故在下午1时30分再次发生,刘紫君表示“不能来了”,原因是“她爸爸来了,她爸爸也不支持。”
刘紫君的父亲是淮滨县农行职员,记者和他通话,刘爸爸表示:“紫君很善良,她只是做了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就不要到处宣扬了。”
鉴于爸爸的态度,刘紫君最终选择了“拒绝”,她“不能让爸爸生气。”同时,她内心“真的不愿说什么了。”
3 个小时的苦劝,以失败告终。
下午2点30分,马凯老师,王刚同学和本报热线司机张培方前往大河网,参加一个有缺憾的“网上交流”。

 

连线:
电话讲述事件始末
刘紫君是在哪里看到那两个盲人的?她当时要到哪里去?此前,刘紫君没有详细介绍当时的情况。昨天,她虽然没参加网上交流,但接受记者电话采访,详细介绍当时两个盲人相遇并送他们去火车站的情况:
8日那天,刘紫君跟朋友约定在二七广场一带见面。
下午1时许,刘紫君在紫荆山路与航海路交叉口北边的公交站牌处等38路公交车。当时,站台上有两名40岁左右的盲人,每人拿着一根竹竿,其中一个人还带着一个大包袱。两名盲人旁边还站着一个20多岁的女孩儿。
刘紫君距离女孩儿和两名盲人并不远,隐隐约约听到了他们的对话。两名盲人告诉女孩儿要去火车站,在等38路公交车。女孩儿看了看站台的乘车指南,告诉两名盲人,38路公交车到火车站并不方便。后来,女孩儿就急匆匆的离开了。
没有人帮忙,两名盲人乘车肯定很困难,况且他们还带着一个大包袱。
“你们是不是要去火车站坐火车啊?”刘紫君上前搭话。“是。我们要坐火车回许昌。”其中一人说。
刘紫君看了看公交乘车指南,也不知道哪路公交车更方便。时间晚了很可能就赶不上火车了,刘紫君决定拦出租车把两名盲人送到火车站。
的哥留着平头,很热情。途中,细心的刘紫君还询问了的哥郑州到许昌火车票和汽车票的价格。到达火车站后,刘紫君从自己钱包里掏出10元钱支付了的费。
火车站广场附近人多车也多,刘紫君就右手扶着挎包,左手拉起其中一名盲人手中的竹竿,引导着两人向火车站售票大厅方向走去。
经过入站口,刘紫君向一名火车站女工作人员寻求帮助,“这里有两名盲人,你们能不能过去服务一下?”“你把他们放这儿就行了,会有人管的。”这名工作人员有点冷淡。刘紫君不放心,又拉起竹竿,继续走向售票大厅。
在售票大厅,刘紫君找到一名执勤民警说明了情况,民警很热情地答应帮忙购买火车票。看到本报记者紧随其后,刘紫君急忙溜走了:“我本来打算帮他们买好火车票的。可是,看到记者在,我就赶紧跑掉了。我不想让记者采访。”

 

现场目击
以为她是盲人的亲戚
刘紫君拦出租车,并让两名盲人上车的一幕恰巧被张先生看到。
昨天,张先生打来电话说,他的小商店就在紫荆山路和航海路交叉口附近,距那个公交站牌不过50米远。
当天下午1时许,张先生还没吃饭,坐在商店门口看着来来往往的人群车流。当时也看到了那两名盲人,但没有太在意。
过了一会儿,张先生发现一个20来岁的漂亮姑娘上前跟两名盲人搭话,还以为女孩儿和两名盲人是亲戚,可后来一想,又不像亲戚。过了一会儿,女孩儿带着两名盲人拦了一辆红色富康出租车,这使张先生更纳闷:她是干啥的?
张先生还透露当时的细节:女孩儿坐在副驾驶位置,两名盲人坐在了后排座上。可是,两根竹竿太长,无法放到车里面。后来两名等公交的乘客帮着把两根竹竿从前面车窗口斜着放进了车里。随后,出租车沿紫荆山路向北急驰而去。
“看了你们的报道,我才知道那个女孩儿是个大学生,还这么热心。”张先生说。

 

记者手记
缺席,更令人肃然起敬
网友的失望是可想而知的,我们说声抱歉。对刘紫君,我们内心深处更加肃然起敬:刘紫君不愿意多说,更不想借机“抬高”自己。
在联系、劝请的过程中,我们深深地感觉到,这个美丽的女孩,真的不想被“报道”,不想“出名”。
除了唏嘘,我们只能尊重,不敢勉强。
用直播期间网友的一句话,作为这件新闻的结束语或许最合适不过:“中国最美丽的女大学生?这样的称号或许真的被叫烂了,但是,这个美丽女孩带给我们的巨大冲击和反差却是如此强烈。我们可以不说她是最美的,但很明显,她用行为给我们解释了什么是最美,包括今天的缺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