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举双手欢迎“医改第七套方案”!

(2007-04-16 22:29:06)
标签:

医疗改革

医改方案

市场化

医改协调小组

分类: 杂文时评
举双手欢迎“医改第七套方案”
盛大林

在原来的六套医改方案之外,突然又出现了第七套!据悉,第7套方案与此前6套方案中的一些思路大相径庭。“医改必须鼓励‘市场化’和‘民营化’”,一位接近医改协调小组的专家证实,第7套医改方案高度强调政府主导,但同时也重视了发挥市场的活力,“政府在医疗筹资和服务购买上发挥主导作用。但是,在服务提供上,该方案强调发挥市场的灵活性和主动性。”专家向记者透露,第7套方案主张政府作为医疗筹资的主体,代表患者成为强有力的谈判者,向医疗机构购买医疗服务。(据4月16日《中国经营报》)

就在一个月前的全国两会上,卫生部部长高强还曾对媒体明确表示“医疗卫生事业不能实行市场化改革”,而今,以政府购买医疗服务以及市场化为主要内容的医改新方案却要横空出世了。对这套医改方案,我举双手欢迎!

中国的医疗改革向何处去,争议日久。虽然提交医改协调小组的改革方案就有六七套之多,但核心的争议其实就是:医疗卫生资源是应该由政府主导还是由市场主导?政府投入是应该以“补砖头”为主还是应该以“补人头”为主?这也正是第七套方案与前六套方案的根本区别。

“补砖头”,就是政府把医疗卫生投入主要用于兴办公共卫生医疗机构上,政府既是医疗服务的主要提供者也是主要生产者。“补人头”,就是政府把医疗卫生投入主要用于医疗保障上,政府主要通过“购买医疗服务”的形式让国民享受医疗费用方面的各级保障。

卫生部门当然希望采用“补砖头”的方式,因为这种政府主导的方式可以让它们把大部分医疗卫生资源控制在自己手里。目前的中国就是这种格局,高达96%的医疗卫生资源集中在公立医疗机构。政府垄断的结果,一是资源的低效率和服务的低质量,二是社会资本难以进入医疗市场从而造成医疗资源的整体短缺。这也正是“看病难、看病贵”的根本原因。虽然卫生部门也主张“适当采用市场机制”,但它更多地体现在公办医疗机构内部的科室承包、绩效挂钩、自负盈亏等上面,这种伪市场化不仅不能缓解医疗资源的短缺状况,不利于提高服务质量,而且严重扭曲了公立医疗机构的公益性质。反过来,卫生部门又把“屎盆子”扣到市场化的头上,并把它作为反对市场化的理由。

“补人头”的好处显而易见。一方面,不管医疗机构性质只问服务水平质量的“购买医疗服务”有利于引入更多的社会资本进入医疗市场,从而从根本上缓解医疗卫生资源的短缺状况;另一方面,医疗市场的充分竞争,也可以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更重要的是,“补人头”的方式可以让患者更直接、更公平地享受到政府的公共医疗保障。“补砖头”式的公共医疗看似机会平等,但实际上更多地为高消费群体所占有。同时,政府向市场购买物美价廉的医疗服务也比公立医疗机构自己生产医疗产品更经济,这在第七套方案中已有充分的体现:这个方案中的政府投入比其他方案少了1000亿元!

近年来,在医疗改革问题上一直存在着谈市场色变的情况。卫生部门拒绝市场化,很多民众也排斥市场化,之所以如此,主要是因为前些年以市场化为导向的医疗改革“基本不成功”,而且出现了“看病难、看病贵”的局面。在这种背景下,此前的六套医改方案全部“非市场化”,实在顺理成章。其实,以前的所谓医疗市场化改革,一方面是伪市场化大行其道,一方面是真正的市场化改革浅尝辄止;同时,社会医疗保障体系也处于缺位状态。

所幸的是,就在临近医改方案最后讨论的阶段,第七套医改方案突然从斜刺里“杀”了出来。这种“非典型性出世”,给人以“风向有变”的感觉。虽然第七套方案的具体内容目前还不确定,但市场化的思路肯定是正确的方向。


链接:
http://news.sina.com.cn/c/2007-04-16/101911649604s.shtml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