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杂文时评 |
买了房子才算“有恒产”吗?
盛大林
国土资源部有关负责人日前表示,国家应调整目前鼓励全民买房的住房政策导向,倡导中低收入家庭租房居住,引导城镇居民健康合理消费,并称70%的人群应该租房。但余丰慧先生撰文认为,只有买了房子,才能够安心从事事业。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他还引用了老子的名言:“有恒产者有恒心”。(据7月24日新华网)
买了房子才算是“有恒产”吗?
近年来,“有恒产者有恒心”这句话经常被引用。但人们引用它一般都是为了说明私有财产保护的重要性。所谓“恒产”,是指恒定的财产,具有专属性和稳定性。它不仅包括房产,还包括其他任何形式的财产,比如钞票、股权、金钱、珠宝等等。只要是合法的私有财产,就都是“恒产”。余先生用“有恒产者有恒心”来论证买房的必要性,可能是把“恒产”与“不动产”混为一谈了。
正是因为财产形态的多样性,人们的理财也就有了多种选择。比如储蓄、买股票、投资办企业、购买金银首饰等等。在消费方面,也不一定非买不可,租赁亦是一种选择。存在形式虽然不同,但都是所有者的“恒产”。比如你有100万元钱,如果买了套房子,你的“恒产”就是这套房子;如果投资办了个企业,你的“恒产”就是企业的资产。绝不能说,没有房子就没有“恒产”。在欧美发达国家,大多数家庭都没有买房子,但这些人绝大多数不是“无产者”。
个人或家庭的“恒产”也有个合理配置的问题。如果完全是为了居住为购买房子(这里只讨论居住型购房,投资型购房另当别论),那就成了一次性的消费,这一笔财产只会在不断的折旧中逐步缩水。由于居住型购房一般还要有“前瞻性”,即购买比当时需求面积更大的房子,这势必造成闲置和浪费。而如果选择租房同时把准备买房的钱用于投资或者其他方面的消费,那么不但有资产增值的可能,而且可以提高生活质量,同时还可以避免住房消费上的浪费,因为租房只需要满足当时的需求。现在有不少人有钱也不买车,就是因为他们觉得租车比买车更划算。
统计表明,近年成交的大多数房子都是按揭的。这样买来的房子是购房者的财产吗?不是。在还清贷款前的数年内,这份房产有一部分甚至大部分是属于银行的。实际上,这也是一种租赁。如此“恒产”,不是大打折扣了吗?
为了买房子而过着“房奴”的生活,这种消费确实是不健康的;把大部分甚至所有的财产都变成住房形态,如此理财当然是不合理的。而这两种情况越来越普遍。之所以这样,就是因为“中国百姓希望自己拥有住房的观念根深蒂固”(余先生语)。提倡引导城镇居民健康合理消费,就是要改变这种观念。
链接:http://bj.house.sina.com.cn/news/2006-07-24/0953139082.html
盛大林
国土资源部有关负责人日前表示,国家应调整目前鼓励全民买房的住房政策导向,倡导中低收入家庭租房居住,引导城镇居民健康合理消费,并称70%的人群应该租房。但余丰慧先生撰文认为,只有买了房子,才能够安心从事事业。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他还引用了老子的名言:“有恒产者有恒心”。(据7月24日新华网)
买了房子才算是“有恒产”吗?
近年来,“有恒产者有恒心”这句话经常被引用。但人们引用它一般都是为了说明私有财产保护的重要性。所谓“恒产”,是指恒定的财产,具有专属性和稳定性。它不仅包括房产,还包括其他任何形式的财产,比如钞票、股权、金钱、珠宝等等。只要是合法的私有财产,就都是“恒产”。余先生用“有恒产者有恒心”来论证买房的必要性,可能是把“恒产”与“不动产”混为一谈了。
正是因为财产形态的多样性,人们的理财也就有了多种选择。比如储蓄、买股票、投资办企业、购买金银首饰等等。在消费方面,也不一定非买不可,租赁亦是一种选择。存在形式虽然不同,但都是所有者的“恒产”。比如你有100万元钱,如果买了套房子,你的“恒产”就是这套房子;如果投资办了个企业,你的“恒产”就是企业的资产。绝不能说,没有房子就没有“恒产”。在欧美发达国家,大多数家庭都没有买房子,但这些人绝大多数不是“无产者”。
个人或家庭的“恒产”也有个合理配置的问题。如果完全是为了居住为购买房子(这里只讨论居住型购房,投资型购房另当别论),那就成了一次性的消费,这一笔财产只会在不断的折旧中逐步缩水。由于居住型购房一般还要有“前瞻性”,即购买比当时需求面积更大的房子,这势必造成闲置和浪费。而如果选择租房同时把准备买房的钱用于投资或者其他方面的消费,那么不但有资产增值的可能,而且可以提高生活质量,同时还可以避免住房消费上的浪费,因为租房只需要满足当时的需求。现在有不少人有钱也不买车,就是因为他们觉得租车比买车更划算。
统计表明,近年成交的大多数房子都是按揭的。这样买来的房子是购房者的财产吗?不是。在还清贷款前的数年内,这份房产有一部分甚至大部分是属于银行的。实际上,这也是一种租赁。如此“恒产”,不是大打折扣了吗?
为了买房子而过着“房奴”的生活,这种消费确实是不健康的;把大部分甚至所有的财产都变成住房形态,如此理财当然是不合理的。而这两种情况越来越普遍。之所以这样,就是因为“中国百姓希望自己拥有住房的观念根深蒂固”(余先生语)。提倡引导城镇居民健康合理消费,就是要改变这种观念。
链接:http://bj.house.sina.com.cn/news/2006-07-24/0953139082.html
前一篇:黄静案判决中的“乾坤大挪移”
后一篇:黄静案的法官,你还要什么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