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劳伦斯·布洛克和他的马修·斯卡德系列

(2009-02-02 12:40:03)
标签:

八百万种死法

马修

纽约

劳伦斯·布洛克

马修·斯卡德

娱乐

如果我带着醉意出生,我或许会忘掉所有悲伤。

——《酒店关门之后》

 

也许因为自己是个影迷的原因吧,看书的时候总是喜欢把书中的情节和人物影像化,或是跟某个电影联系起来。每次看到马修·斯卡德的故事,总是会想起亨弗莱·鲍嘉(Humphrey Bogart)那张老脸,隐隐约约的。随着他的书越看越多,印象也越来越深,于是便认定了那个形象。不过让鲍嘉去演马修是不可能的了,因为鲍嘉死的时候,布洛克也才20岁,马修·斯卡德系列倒也拍成过电影,其中《八百万种死法》里的马修还是杰夫·布里奇斯这个老家伙演的,虽然没看的,但是形象和心里的预期还是差了很多。


并不是很了解劳伦斯·布洛克,只知道这个已经年过古稀的老头是个硬汉侦探小说家,写过很多侦探小说,其中最出名怕就就是这马修·斯卡德系列了,没记错的话,应该是看了16本。再遭烂的电视剧连看上几十集也都有感情了,何况这套书还蛮好看的。于是,跟书中的人物也建立了一种奇妙的关系。算是一种见证吧,看着马修从三四十岁刚辞职,一直到六十多岁,期间嗜酒如命,也开始了漫长的戒酒之旅。离婚,遇到简,分手,遇到伊莱恩,结婚,遇到TJ,。结识米克·巴卢等等,三十多年,仿佛一整个人生。

 

总觉得劳伦斯·布洛克就好像是纽约的王家卫,王家卫用影像记录着香港的孤独,布洛克用文字书写的纽约的落寞。两人都很喜欢去记录那种都市人的孤独,和高墙带来的疏离感。最巧的是两人还合作了一部电影——《蓝莓之夜》,虽然那部电影不见得多好,同样,我认为马修·斯卡德系列的书影像化也未必是很明智的事情,有些作品,还是让它一直做文字的好。

 

书中的忧伤是与生俱来的,也是由始至终的。带着绝望的气息。是一种对城市堕落的绝望,而这种绝望才是马修痛苦的本源。就像马修每天都喜欢看报纸里介绍的形形色色的凶杀案一样,如果纽约有八百万人,那么也就有八百万种死法,这也正是他对这个城市无尽绝望的一种写照。绝望在于即使你是再优秀的侦探,犯罪案件确实有增无减,而且犯罪手段更加的残忍和血腥。而且,有时死的正是亲人或朋友。不过书中最吸引人的也恰恰是马修那种宿命式的无能为力。

 

我们实在是太渺小了,所以如果能带着醉意诞生,真的算是一种幸福呢!

 

附:

劳伦斯·布洛克

  (Lawrence Block,1938年—),生于纽约水牛城,美国推理小说作家,十九岁时公开发表处女作《你不可错过》,之后近50年时间里笔耕不断,迄今已有30余部小说问世,是个高产作家。1959年毕业于俄亥俄州安提阿学院(Antioch College),目前定居纽约,有两个女儿。1994年爱伦坡奖终身大师奖(The Grand Master Award)得主、三届爱伦坡奖(Edgar Allen Poe Award)得主、二届马耳他之鹰奖(Maltese Falcon Award)得主、四届夏姆斯奖(Shamus Award)得主、一届尼罗‧吴尔夫奖(Nero Wolfle Award)得主。
  卜洛克是美国当代侦探小说大师,作品主要包括五个系列:
  马修·史卡德(Matthew Scudder)系列:以一名酒鬼无牌私家侦探马修·史卡德为主角。
  雅贼(Burglar)系列:以一名中年小偷兼二手书店老板柏尼·罗登拔为主角。
  伊凡·谭纳(Even Tanner)系列:以一名韩战期间遭炮击从此“睡不著觉”的谭纳为主角。
  奇波·哈里森(Chip Harrion)系列:以一名自我陶醉私家侦探奇波·哈里森为主角。
  杀手凯勒(Keller)系列:以一名不以完成任务为满足的杀手凯勒为主角。
   [编辑]作品
  (以系列和时间排列,译名以已脸谱出版社的译名为主)
  马修·史卡德系列
  1976年,The Sins of the Fathers(父之罪)
  1976年,In the Midst of Dead(在死亡之中)
  1977年,Time to Murder and Create(谋杀与创造之时)
  1981年,A Stab in the Dark(黑暗之刺)
  1982年,Eight Million Ways to Die(八百万种死法)
  1986年,When the Sacred Ginmill Closes(酒店关门之後)
  1989年,Out of the Cutting Edge(刀锋之先)
  1990年,A Ticket to the Boneyard(到坟场的车票)
  1991年,A Dance at the Slaughterhouse(屠宰场之舞)
  1992年,A Walk Aong the Tombstones(行过死荫之地)
  1993年,The Devil Knows Your Dead(恶魔预知死亡)
  1994年,A Long Line of Dead Man(一长串的死者)
  1997年,Even the Wicked(向邪恶追索)
  1998年,Everybody Dies(每个人都死了)
  2001年,Hope to Die(死亡的渴望)
  2005年,All the Flowers are Dying(繁花将尽)
  雅贼(柏尼·罗登拔)系列
  1977年,Burglars Can't Be Choosers(别无选择的贼)
  1978年,The Burglar in the Closet(衣柜里的贼)
  1979年,The Burglar Who Liked to Quote Kipling(喜欢引用吉卜龄的贼)
  1980年,The Burglar Who Studied Spinoza〈阅读史宾诺莎的贼〉
  1983年,The Burglar Who Painted Like Mondrian(画风像蒙德里安的贼)
  1994年,The Burglar Who Traded Ted Williams(把泰德威廉斯交易掉的贼)
  1995年,The Burglar Who Thought He Was Bogart(自以为是亨佛莱鲍嘉的贼)
  1997年,The Burglar in the Library(图书馆里的贼)
  1999年,The Burglar in the Rye(麦田贼手)
  2004年,The Burglar on the Prowl(伺机下手的贼)
  伊凡·谭纳系列
  1966年,The Thief Who Couldn't Sleep(睡不著觉的密探)
  1966年,The Canceled Czech(作废的捷克人)
  1967年,Tanner's Twelve Swingers(谭纳的12体操金钗)
  1968年,The Scoreless Thai(谭纳的非常泰冒险)
  1968年,Tanner's Tiger(谭纳的两只老虎)
  1968年,Here Comes a Hero
  1970年,Me Tanner, You Jane
  1998年,Tanner on Ice
  奇波·哈里森系列
  1970年,No Score
  1971年,Chip Harrison Scores Again
  1974年,Make Out With Murder
  1975年,The Topless Tulip Caper
  杀手系列
  1998年,Hit Man(杀手)
  2000年,Hit List(黑名单)
  2006年,Hit Paradede:Lawrence Block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