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伽门农之死是父辈命运的回声

标签:
杂谈 |
克吕泰莫涅斯特拉是阿伽门农之妻,她守望了十年,终于等到了征战伊利昂回来的丈夫阿伽门农,然而却在阿伽门农洗澡的时候,妻子却将他诛杀在浴缸之中。克吕泰莫涅斯特拉杀夫的手法不可谓不干脆利落:
我像捕鱼一样,拿一张无眼网,
珍贵的致命披篷,把他罩住,
连刺他两下,他连哼了两声,
便放松了肢节,我趁他倒下,
给了他第三剑,作为还原礼物,
献给死者的保护神,地下的哈得斯。
征战十年的阿伽门农历尽艰辛,回到自己的王国、自己的家,在他沐浴最为放松的时刻,却毫无防备地死在了妻子克吕泰莫涅斯特拉——他最为信任和亲近的人之手,后者只用了一张无袖无领的蒙头披篷和一把利刃,便把“神一样的”阿伽门农放倒在自家的浴缸里,赫赫有名的阿伽门农,没有死在战场,而是死于家室之手,这种结果,一定是他无法预料的,这次命运之神没有给他任何征兆,大概是为了报复他对诸神的不敬。
我高兴得不亚于正在抽穗的
麦田接受宙斯的甘露滋润。
克吕泰莫涅斯特拉为何这样恨阿伽门农,以至于面对丈夫的鲜血表现出此等癫狂呢?在[(十二)哀歌]中,克吕泰莫涅斯特拉道出了她的理由,其一是为女儿伊菲格涅娅( Iphigenia )报仇,阿伽门农为了平息女神阿耳忒弥斯的愤怒,不得已将女儿献祭给女神作为祭礼;其二是报复阿伽门农的寡情薄幸,阿伽门农攻占伊利昂城之后占有了赫里塞伊斯,还把阿波罗的女祭司卡桑德拉带回了阿尔戈斯。而更为隐秘的理由可以在《阿伽门农》这部戏的结尾中找到。在结尾中,杀死了丈夫的克吕泰莫涅斯特拉邀请艾吉斯托斯共同主政,结成对这个国家新的统治权。埃斯库罗斯在紧接着的一部戏剧《奠酒人》中,他安排了儿子为父亲复仇,杀死母亲的情节。这种情节,在莎士比亚的戏剧中可以看到,哈姆雷特杀死了克劳迪斯,为死去的老哈雷复仇,而哈姆雷特和他的母亲也以死亡告终,丹麦国的统治权过渡给挪威王。克劳迪斯和艾吉斯托斯都是叔父的辈分,哈姆雷特和奥瑞斯特斯都是属于侄子,两部情节相似的戏剧(《阿伽门农》和《哈姆雷特》)只是在中心人物上和女主人公上做了不同的处理。莎士比亚将埃斯库罗斯多幕、不同中心人物的戏剧整合起来,确立了以王子为主要人物的戏剧情节,显得更为紧凑,淡化了母亲的邪恶角色,增加了叔父的戏份、丰满了主要人物的性格、插入了王子与奥菲利亚的爱情绯闻。而这一切的源头,都可以在埃斯库罗斯的作品中找到。
克吕泰莫涅斯特拉的愤怒,表面上看来,似乎主要来自于阿伽门农的处处留情。在古希腊神话和戏剧中,女性报复男性的主要起因,多数可以归咎为负情。比如美狄亚报复伊阿宋也是因为后者要抛弃她和两个儿子,去和科任托斯城国王克瑞翁的女儿格劳克成亲,从而引发了美狄亚的报复。但事实上,克吕泰莫涅斯特拉不过是将阿伽门农的多情作为借口而已,实际上是受到情人艾吉斯托斯的唆使,诛杀旧爱,以谋求和新人的同欢而已。到了荷马史诗《奥德赛》中,智慧的奥德修斯吸取了阿伽门农的教训,没有直奔家门,而是易容成流浪汉,摸清家室中所有人的情况才采取行动。
埃斯库罗斯的《阿伽门农》悲剧精彩之处,并不在于他写出了克吕泰莫涅斯特拉精心布置的复仇,还揭示了复仇的深层原因。在[(十三)退场]中,埃斯库罗斯解开了最后的一环:克吕泰莫涅斯特拉的复仇是受到艾吉斯托斯的驱使,原因是后者的两个兄弟死于阿伽门农的祖父之手(从辈分来看,艾吉斯托斯是阿伽门农的叔叔),阿伽门农的父亲将艾吉斯托斯的两个兄弟杀死,并将他们的四肢剁碎,做成食物,让艾吉斯托斯的父亲吃下去(这种情节,是不是与我国《封神演义》中的商纣王杀死周文王的儿子很相似?)。由此引发了艾吉斯托斯的隔代复仇。
但是,要说这部戏剧的关键人物,并不是克吕泰莫涅斯特拉,也不是隔代复仇者艾吉斯托斯。后者不过是在恰当的机遇里假手于人,完成了http://b81.photo.store.qq.com/psb?/af9e7c03-87db-4828-9e05-529a12dcaffe/VOnxwMAzrYHszuIDnojQg5.epy4PcoJfnbfA3B8qsD8!/b/YaPhUzC6lgAAYp.wSjDFlgAA自己命定的任务(艾吉斯托斯的父亲曾经诅咒阿伽门农的祖父佩罗普斯的儿孙会遭受厄运)。阿伽门农的悲剧结局,其实是父辈种下的恶果,是命运的回声。
卡桑德拉才是这出戏的关键人物,她是阿波罗的祭司,也从阿波罗那里学会了占卜术,她用疯疯颠颠的言行,揭示了阿伽门农回家将要遭遇的厄运,也为下一部戏剧《奠酒人》中,阿伽门农流亡在外的儿子奥瑞斯特斯的回归和复仇命运,发出了遥远的呼唤,克吕泰莫涅斯特拉在《奠酒人》中的结局,同样是戏剧《阿伽门农》的回音。卡桑德拉当然也知道自己的命运,她知道自己难以逃过克吕泰莫涅斯特拉之手,因而她在阿伽门农宫殿前徘徊了三次,这也是她对自己命运抗争的三次,此后便和阿伽门农一起,死在克吕泰莫涅斯特拉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