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扬雄、班固对屈原的非议

(2010-09-17 17:55:41)
标签:

屈原

东莞

扬雄

班固

《离骚》

杂谈

“天下有道,以道殉身;天下无道,以身殉道”

——《孟子·尽心》

 

孔子说:“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论语·微子篇》)可见,孔子对“道”的遵循并不以天下是否有道而危殆其身。有道则现,无道则隐,大可不必与因天下无道而做极端出格之事。孟子较之,气节尤甚:“天下有道,以道殉身;天下无道,以身殉道”,此举颇有大丈夫气节,难怪孟子说“吾善养浩然之气”。而屈原遭奸佞所迫,为君王所疑,举而投水,其气节应该是符合孟子的“以身殉道”的思想。

 

汉儒扬雄对屈原的自沉不以为然(这种态度与贾谊、司马迁对屈原的肯定、赞扬大相异趣),扬雄认为“君子得时则大行,不得时则龙蛇”(《汉书·杨雄传》)。至于怀才是否能遇贤君,是命数决定,即便怀才不遇,大不了隐身于世,没有必要自殆其身(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岂可轻托他人?)。因而,将孔子比之于孟子,扬雄尤趋向于赞同孔子的言说,否则就不会对屈原的自沉行为有所指责。也可以看出汉儒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的复古思想。

 

当然,扬雄并非质疑屈原的道德品性,对屈原的忠君义举还是举双手赞同的,只是对屈原过激的行为有所不满而已。认为此举有悖于儒家之“明哲保身”,况且,屈原之自沉,一方面显示了自己的清高,同时就彰显了君王的不是。这对于汉儒而言,是大不敬。所幸扬雄对屈原的非议还是留有情面的,到了东汉初期的班固手里,班固对屈原的批评就不是那么客气了。班固评价屈原为“贬絜狂狷景之行士”,其“露才扬己”、“责数怀王,怨恶椒兰”不符合臣道。随着汉朝独尊儒学的深入,士人对有悖于礼教的言行,其批判就显得更加不留情面。与扬雄泥古于先秦经学不同(古文经学),班固学步于汉朝经学(今文经学),迷信谶纬神学,对君权神授的观点深信不疑,可以说是汉朝统治坚定不移的支持者。

 

扬雄和班固对屈原的另一重指责是屈原的文过饰非。儒家求文质彬彬。而观照《离骚》,屈原“比兴”之风尤甚,颇有点“郑卫之音”的感觉,文辞极之华美,被扬雄、班固斥之为“淫辞”。因而,自然也就无法讨得二人的欢心了。

 

祝诸君中秋快乐,人月两圆,万事皆欢。

 

2010-09-17 识见于东莞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