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别了,腰子

(2008-06-30 16:32:24)
标签:

休闲

分类: 瞎扯谈

我对大院门口的烧烤店,老板突然关门大吉后不辞而别感到无比痛心,走得是那么匆忙,几乎是一夜之间就消失了,竟然还来不及和我们这些老主顾说声再见,令人担心是发生了什么“不可抗力”。直到在某次百无聊赖之时,得以亲自走向门前一窥究竟,看到玻璃门上豁然贴着一张官府的广而告之,意指此店没有获得经营许可,有卫生隐患,被查封云云,当即心中大喊,妈的,封得好!可脑海不由自主地浮现出这家店的老板与老板娘的音容笑貌,以及那永远意犹未尽的腰子来。

 

在大院住了十几年,曾经下馆子,吃个饭都成了问题,概因地处深山老林之中,去趟西单都美其名曰为“进城”,出行是个大问题,然而往往饮食与出行的问题相伴而来,正因为家附近实在没什么可吃的,于是乎就越想进城饕餮一次,可是又范懒,正所谓一个和尚没水吃,最终只能依旧在方圆五公里之内,找一家已经快吃吐了的馆子。

 

尽管烧烤很不卫生也很不健康,可是我依旧对这项烹饪方式无比热爱,不知道是否因为其中偷放了罂粟壳,总之的确是对烤串上了瘾,哪怕冒着艾滋感染的危险,不为财死,而为食亡,哪怕名列第一宗罪,也是相当自由洒脱的一种死法了。

 

家附近曾经有一个老牌烧烤店,当年以油锅起家,在高三激情洋溢的岁月里,每每晚自习骑车回家途中,在此与一两同学小憩一下,岔几句没心没肺的话,吃上几串肉筋之类,便算是最好的消遣。然而尽管这家号子久,但是终究比不上后来在大院门口的后起之秀,因为他家的腰子实在令人上瘾,更何况是地道的烧烤。

 

钟情这家的腰子,原因很简单:价好,个大,有味,耐嚼!老板是一中年,面带知识分子文弱样儿,老板娘是一典型中年妇女,依稀可辨当年也是美人胚子,两人皆操着南方味道的普通话,我问,您二位是江苏来的吧?老板回答,是安徽。尽管腰子让我如此迷恋,但我一个人却很少光顾,因为一旦少了觥筹交错的G君,便觉得即便美味如此的腰子,嚼着也很孤寂无聊。

 

G君,是爱自己跟自己较劲的主儿,以他精通英语和西班牙语的实力,在北京老家门口谋个月薪几万的活计,完全不是问题。却要将自己发配到第三世界国家墨西哥,边骂当地人傻逼,边呆在仿佛少林寺一般的钻井平台上看着海平面的日出与日落。不过他那“洋基”式的精神恰恰是我所没有,且需要学习的。年轻人出去见见世面也是好事,不像我,衣食无忧地窝在家里过着仿佛提前退休的生活,完全没了一丝斗志。

 

每每相约在腰子店相见,从大学时期非学习即恋爱的单一话题,到工作之后各种纷繁复杂的人际关系,五花八门的社会奇观,话题虽然变得多元和成熟,但终究离不开对初入社会小心翼翼般摸索之后的所见所得这一核心主题,其中自然多少透着壮志未酬的恐惧以及迷茫避世的消极态度。牢骚一通之后,所有烦恼都在流淌着肥油的腰子,以及膨胀着泡沫的啤酒中,化为一江向东流的春水,可惜G君毕业之后身处墨西哥,无法像大学那样频繁见面,于是每次在腰子店相聚,本应显得弥足珍贵,好在网络的发达,让丫三天两头打越洋电话不断地骚扰我,令我不胜其烦,这或许也是掰科技发展之赐。

 

说到这里,我发现其实那腰子其实平凡无奇,真正让我回味与不舍的,是这家店的人和事,那些琐碎的细节和片段,构成了我关于这家腰子店的一串完整的记忆,它仿佛是我生命中一条完整而未走完的,众多平行线中的一条,如果用编剧术语来说,或许称为为情节线也是可以,而那些事,和事件中的主角,便是情节点,它有开端,有转折,有高潮,也随着这家店的关门迎来了结局,令我惋惜的是,关于这家店的记忆就到此为止了,永远再也不会发生新的故事。我在隔壁的理发店还问老板,隔壁那家烧烤店还会再开么,理发店老板说,肯定不会了,要开也不会再租给那对夫妻。

 

在这之后,我突然发现北京大街两侧小店的广告牌,都变成了统一的设计思路,它单调而乏味,过去那种市井而人文的味道尽失,就像是一场视觉强奸。而路边本应在盛夏出现的大排档,却也消失得一干二净。我开始有些意识到烧烤店消失的原因,但这意识瞬间被赛场上震天的呐喊声击得消失殆尽,比起全民PARTY,我这种小吃小酌又算得了什么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