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一生迷恋剧场的意大利人普契尼还有一个心仪之地,就是酒店。他出生在托斯卡
纳地区一个叫做卢卡的有城墙的小镇,但他大多数时候还是在名城米兰的各大酒
店混,追逐艺术、女人和美酒,他说过类似这样的话:除了歌剧,人生最好的东
西几乎都可以在酒店里找到。为此,酒店成为他人生的绝佳舞台。
但我却在酒店里找到了歌剧。那一回我在九龙香格里拉酒店名叫Angelini的意大
利餐厅里吃饭的时候,眼前看着维港的灯火,耳朵里听到的竟是那位歌剧天才的
名剧《托斯卡》的选段——虽然在这样一间极其体面的餐厅里遭遇到《冰凉的小
手》不免有点夸张,但我其实还是能够体会到大厨马熙民的这个歌剧加美食创意
的不俗。这位来自意大利北部利古利亚地区的烹饪大师是个歌剧迷,正因为如此
,他每周挑选一个像普契尼这样级别的歌剧大师来当自己餐厅的形象大使,不论
是主题还是格调都是非常贴切的。我以前在一些城市也附庸风雅地去过一些西餐
厅,里面播放的清一色没有特色的酒廊小调往往让我食欲大减。但那次在
Angelini,就着“意大利歌剧之夜”这一主题,以《托斯卡》来佐餐,实在觉得
这场夜宴非常上档次。
Angelini菜谱主要出自包括意大利北部沿岸及利古利亚地区的传统菜式。这个地
区的城市热那亚我是去过的,但那是一个人去,因为囊中羞涩,吃也就只能随便
用汉堡之类快餐食物对付,根本没条件享受当地美食。作为Angelini的掌勺人,
马熙民除了善于选用各式各样的橄榄油、海盐、海鲜及香草外,还会以简约的烹
饪方式炮制上乘材料或以榉木烤炉准备美食,以求保持食品之原味、天然营养及
味道。据懂行的食客说,这是很典型的北意美食的做派,简约而不失精美,朴实
而不失醇厚,不像佛罗伦萨地方的菜式,讲究到有点形式主义的贵族做派,与现
代人的趣味和口味有较大距离。比如那次在Angelini吃饭,同桌的专家知道我不
懂吃西餐,也懒得指导。我琢磨着反正不是自己埋单就胡乱挑贵的点。留下很深
印象的却是头盘,龙虾沙律配意大利橄榄及果皮汁,龙虾之鲜美和橄榄及果皮之
馥郁芬芳交织在一起,咀嚼品尝之间,让人顿时有一种置身于山间草地上吹海风
的野趣。而正好我有这种感觉的时候,抬头看到的便是维港波光粼粼的宽阔海面
风景,而耳边响起的则是情圣卡瓦拉多西那段爱如潮水般的著名咏叹调《今夜星
光灿烂》,这种感觉,上哪儿找去?呵呵,其实这都哪儿跟哪儿啊,反正是装,
像那么回事就行。
Angelini菜式的口味和品位毫无疑问是一流的,不过这一点由我来说恐怕不一定
有权威性。相比之下,我其实更看重的还是“去九龙香格里拉的Angelini吃意大
利菜”这种方式。在香港这样的大都市里,找几个体面的吃饭的地方当然不是问
题,但要吃得讲究吃得有格调,则万万不可见餐馆就进。仅就吃意大利菜而言,
我听说在Va Bene和GRAPPA’S等地方应该都还不错,但除了在拥有无敌海景这样
的环境因素上我更倾向Angelini之外,更重要的是,去五星级酒店吃饭,有更多
的附加值,这不是简单的吃一顿饭的问题,而是体验一种真正很西式、很时髦生
活方式。
去酒店的餐厅吃饭,在欧洲一直是一件很平常又体面的事情。像普契尼一样热爱
酒店生活方式的人在欧洲多的是,大家都熟悉的作家普鲁斯特和时尚人士夏奈尔
就是其中非常有名的“酒店人”——他们迷的是巴黎的里兹饭店。他们把酒店当
成了自己的家这个做法今天恐怕很难效仿,不过,他们把酒店餐厅当成自家餐室
的做法,我们这些渴望过高尚生活的人还是可以考虑经常追捧一下的。比如普鲁
斯特和夏奈乃尔之后就有位很会享受生活的花花公子海明威,他在巴黎混的时候
,除了在塞纳河边的咖啡馆里写作之外,一到夜里灯红酒绿之际,便在里兹酒店
富丽堂皇、格调超凡的餐厅里大宴宾客。为了纪念这位不同寻常的食客,里兹酒
店后来甚至用他的名字来为其咖啡厅命名。
我去过的九龙香格里拉和没去过的里兹当然不是一回事,但这间酒店在积极倡导
一种以多元风格的高端美食为核心概念的都市生活方式方面所做的事情,我觉得
在香港还是很值得夸耀一下的。除了Angelini的意大利美食之外,其香宫的中餐
(其实主要是粤菜)以及滩万日本料理堪称一绝。前者所走豪华宫廷路线好像轮
不到我这样的普通人多嘴,但滩万日本料理却实在可爱之极,单说其由CL3
Architects 公司打造的糅合了日式和现代西方元素的整体装饰风格,就让每一
个来用餐的人有一种很酷的艺术体验,这比那些我们在一般日本餐厅常见的拙劣
日式风格不知道要高明多少倍。滩万的店堂我进去转过一圈,装修风格还真是不错,但滩万的菜我没尝过,不好乱说,不过,我不断看见有穿着很体面的年轻商务精英进了酒店大堂后便直奔地下室里的这间当代艺术宫殿,我便知道滩万在香港的人缘有多好了。而整个九龙香格里拉酒店这几间餐馆里络绎不绝的非住店食客,也足以显示,香港人民在生活方式上对美食品位的追求已经达到了与国际同步的水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