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二类运行,飞机自动盲降落地的故事

(2014-10-11 12:14:52)
标签:

杂谈

http://s16/large/001xeM14zy6MJ4YLLVZcf飞机在阿姆机场

http://s7/large/001xeM14zy6MJ4Z6khU06

http://s7/large/001xeM14zy6MJ4ZzuE6a6阿姆斯特丹天气实况

天气慢慢转凉,低云低能见度的飞行又会是让飞行员头痛的天气现象,而从去年民航局强制要求所有的飞行员要具备二类盲降运行的资质,而飞行员投入这样的训练,在实际飞行中做Ⅱ类运行,也行会帮我们很多忙。

自从2014年1月1日起,国内旅客吞吐量前十的机场到北京的航班飞行的机组,必须要具备Ⅱ类盲降的运行资格。Ⅱ类运行是构成全天候运行的重要部分,其主要目的是在恶劣的天气条件和低能见度下着陆时,提供与“正常”运行条件下等效的安全水平。今天,我就结合自己的实际飞行经历,简单讲讲这个二类运行,飞机自动盲降落地的故事

我是从去年年底拿到二类盲降运行的资质,两次模拟机复训,都在模拟机上进行了二类天气运行的训练,遗憾的是,一直没有在真的飞机上进行二类盲降运行,这一次在阿姆斯特丹机场,18中跑道上进行了二类的盲降的降落,感慨颇多,记录成文,和大家一起分享。

9月19日,我执行CZ453航班,从浦东到阿姆,在浦东的公司签派管制室,我们机组拿到了阿姆斯特丹机场的天气,在我们落地时段,阿姆机场天气不好,能见度只有500米,我在机组准备的时候说,看天气,如果低于我们一类盲降的标准,我们就启用二类运行,用自动驾驶仪落地。

从浦东机场起飞,我们就一直关注阿姆的天气,飞机的数据链一直更新天气,天气逐渐转坏,在我们落地的时间,正是阿姆机场的凌晨,有大雾,能见度一直徘徊在400米到500米之间,机组确定在阿姆机场执行二类盲降运行。

下降前,我们再次收听阿姆机场的通波,阿姆机场使用二类盲降运行,和我搭组的在右边在座的副驾驶是刚改装的副驾驶,他没有二类盲降的资质,我操纵飞机,他下座,让一个有二类盲降资质“老”的副驾驶上座,这样我们操作机组就同时拥有了二类运行的资质。因为同行的还有一个日籍机长,我用英语做了二类盲降的下降简令。

我们首先询问了阿姆机场管制,证实了阿姆机场正在运行二类盲降,确认了阿姆机场的天气,跑道RVR(跑道视程)落地端800米,中间端400米,停止端600米,静风,符合我们我们二类盲降运行的天气要求,备降场法兰克福天气很好,油量也足够,我和在座的副驾驶都有二类盲降运行的资质,刚完成模拟机训练,执照上也有签注,飞机是适航的,我们按照简令,有条不紊按部就班的一步步做着,把决断高度调制成无线电高度,打开远近台和指点标接收机,再次强调继续进近和复飞的条件,五边注意力分配的转换和滑行的要求,工作细碎但不乱。完成简令,我回头对我们机组说,二类运行,大家多提醒。全机组点头。

飞机平稳下降,管制员一直在通报跑道的视程的变化,符合我们对RVR的要求,我们继续进近,下降时候,副驾驶提醒,由于比正常的进近检查单多了几个项目,我们稍微提前了做进近检查单的时间,并按照要求启动了APU(飞机辅助动力组件)。

我们更早的建立了飞机的落地形态,让飞机能有一个更平缓稳定的进近,飞机仪表设备的显示和我们模拟机的训练一模一样,着陆3,拉平滑跑预位,我们进行规范的标准喊话,整个机组精力集中,毕竟这和平时的落地还是不一样。阿姆机场的能见度比预想的好,我们在300尺就看见了跑道,但程序没变,我们在确认了跑道的目视参考,我发布了口令:落地。驾驶舱的视线注意力转换,我开始看外面,副驾驶视线转入驾驶舱,飞机开始做拉平落地的动作。

整个落地和滑跑过程都是飞机的自动驾驶仪完成,我的手和脚一直在飞机操纵面上,随时准备中断自动驾驶仪的工作或者复飞,飞机在一个我稍微感觉有点偏晚的时刻(也就是0.5秒)开始出落地姿态,驾驶杆猛的往后一拉,副驾驶同时喊出:拉平。飞机姿态上仰,飞出一个很轻的接地,我心里给飞机的自动落地打出了9分的高分,感觉比我飞的好。

飞机在中心线上自动滑跑,我在飞机速度80节的时候脱开自动驾驶仪,完成了飞机和人操纵的转换。

我们按照二类盲降的要求滑行,喊出所有滑行道德标志标线,阿姆机场的二类运行非常正规,在机场细则里也有非常详细的描述,管制员指挥也是驾轻就熟,18中跑道同时执行着二类和三类盲降的运行,当我们滑行到一段能见度很低的滑行道时候,引导车已经按照机场细则的要求,在合适的时间和合适的地点出现了。

我们跟着引导车,滑行到位关车,我们感慨,仅仅是去年,我们还没有二类盲降的资质,如果不是执行二类盲降,我们就可能不能落地,备降去了,一年时间,我们执飞的天气标准进步了一大块。而新技术科学的推进,飞机这个交通工具,一定受天气的影响越来越小,而最终会成为全天候的交通工具,这一天并不遥远。

作为一个机长,一次简单而普通的二类运行盲降落地,感触还是很深的。差不多去年这个时间,我们也是飞阿姆,能见度不好,其他外航的飞机都一架接着一架落地,而我们因为没有二类运行的资质,只能在空中等待,最后无奈备降去了,今年我们就可以顺利落地,当阿姆的管制员问我们能否接受二类运行的时候,我们可以自豪德说;YES。另外,在阿姆机场落地,也感受到我们离一个真正航空强国还是有差距,这个差距不是飞机的,还是在“人”,阿姆机场在接受二类运行的时候,还同时接受三类运行,管制员指挥的非常正规,经验很丰富,地面运行也非常合理,在能见度最差的地方,引导车就等在哪里,阿姆机场细则有非常详细的低能见度运行的说明,细致到什么能见度下的侧风标准,滑行方法,引导车的使用都有详细解释,再想想我们国内仅有的几个机场的二类运行,差距是不言而喻的,但我也可以很自豪的说,知耻而后勇,这个差距正在缩小,会有赶上他们的一天。

阿姆早上的太阳出来了,薄雾正在散去,微风伴随着水汽,扑面而来,清新凉爽,好像天空被人类挑战杯征服后的轻轻的叹息,我们心情大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