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理解了这个词,才能理解英国——维多利亚时代的忧伤
标签:
英伦范儿维多利亚时代英国旅游泰特美术馆 |
分类: 艺术 |
英国艺术之旅8:维多利亚时代的忧伤
伯恩-琼斯的《金色的螺旋》,画中女子竟然全是一般的样貌,一般的神情。她们没有一个是在笑的
泰特美术馆把最好的位置给了拉斐尔前派。这个流派创立于1848年,在20世纪基本走向尾声,发展历程恰好与英国的维多利亚时代重合。
维多利亚时代的英国实力达到了顶峰,海外殖民的野蛮扩张让大不列颠的米字旗在全世界飘扬,所以他们自诩“日不落帝国”。
按理说,在这个高歌猛进,机器和枪炮轰然作响的时代,英国人的情绪应该是无比昂扬的,但诡异的是整个英国却弥漫着一股浓浓的感伤。老贵族们一边怀念往昔的岁月,一边批判世风日下,道德败坏。这也好理解,旧格局被打破,受损失的那些人总会感叹人心不古。
拉斐尔前派也相当有道德感,所以很愿意纠正一下不正的世风。
他们先是在技法上尽力复古,回到中世纪那种带着虔诚的一丝不苟和精细入微,而不是像后来的画家大笔一挥潇洒恣意地“生产”产品。首先在态度上,他们很有“道德”。
在题材上他们也尽力复古。眼前的堕落世界他们是不屑一顾的,他们钻进了中世纪亚瑟王和骑士的传说,这个传说中的英雄时代,被英国人看做是道德的标杆。
这还不算,除了古代的内容和古代的画法,他们还都选择了悲剧,大概悲剧更有涤荡灵魂的效果。
于是,我们泰特美术馆最大最明亮的展厅里,便被各式各样又凄美又感伤的作品包围了。
一切都是悲剧!
米莱的《奥菲莉亚》来自莎士比亚的著名悲剧《哈姆雷特》。
哈姆雷特的叔叔阴谋杀害了哈姆雷特的父亲,篡夺了王位并娶了王子的母亲,哈姆雷特王子为了复仇装疯,故意疏远了他的恋人奥菲莉亚,并且误杀了她的父亲。
奥菲莉亚在失恋和丧父的双重打击之下精神失常,她整天在田野上游荡,呼唤着恋人的名字。有一天她在河边编织了一个花环,因为想把花环挂到伸向河中的柳树枝上,她爬上树,树枝折断,少女连同花环跌落水中。
画面中,河底那幽深阴暗的苔藓、河边的芦苇、勿忘我、风信子以及难以明辨的灌木和藤罗、大树,绿得幽深绝望,花环上的那一朵殷红的罂粟格外耀眼。这是象征死亡的花。
这幅画既展现了拉斐尔前派的感伤忧郁,也向观众露了一手拉斐尔前派对细节表现的精微。
米莱《奥菲莉亚》
奥菲利亚已经够悲惨了,但还有更悲惨的故事。这是沃特豪斯的《夏洛特小姐》。
夏洛特小姐先天患有不能见光的病,所以从小就只能生活在一个幽深的古堡,她只能通过镜子的反射看到外面的世界。
有一天,她忽然在镜子里看见了一个俊美的男子身影一闪而过,这是亚瑟王最著名的骑士兰斯洛特,夏洛特小姐于是坠入爱河无法自拔。经受不住爱的煎熬,她于是决定去阳光下追寻骑士。
画面上的她坐上了小船,神情凄楚又决绝。她很清楚自己的命运,船头挂着一个小小的灯和船头的三根蜡烛,已经预示了这个悲惨的结局。
仔细看,蜡烛两根已经熄灭,剩下的一根也在风中飘忽。
画家并没有画出结局,但结局可想而知。
第二天,人们在兰斯洛特骑士的城堡外发现了小船上的白衣少女,她死去的时候脸上还带着微笑。骑士甚至连她的名字都不知道,却被这个爱得绝望的少女深深感动,把她的遗体带回了城堡安葬。
沃特豪斯《夏洛特小姐》
还有无名无姓的主人公,也同样备受爱情的煎熬。
休斯的一幅小画《四月之爱》一片蓝紫色夺人目光,在展厅里格外突出。这同样是女子与心上人爱而不能相守的故事,她身后的黑暗中,便藏着她的心上人。
我们细看,她的眼角,挂着一颗拂不去的泪滴。
展厅里拉斐尔前派笔下的女子是泰特美术馆绝对的主角,她们各自感怀,没有一位是笑着的。
因为爱情,总是让人这样黯然神伤。
休斯《四月之爱》
这是但丁神曲中的悲剧,保罗和弗朗切斯卡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