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苏黎世的富裕原来藏在这里

(2014-07-03 09:10:18)
标签:

博物馆

旅游

艺术史

时尚

分类: 艺术

德意瑞:赴一场艺术的盛宴(八)

苏黎世的富裕原来藏在这里

 

       今天又是忙乱奔走的一天。本来决定上午去苏黎世美术馆,中午12点回酒店取行车,然后取道巴塞尔回柏林,以便明天从柏林回北京。突然经验丰富的老师提醒,如果不check-out,中午11点之后会再记一天的住宿费。没办法,只好一早就拖着行李去了美术馆(kunsthaus)。

       好在电车极为方便,一车便至美术馆门前。九点四十,还有二十分钟才开门,正好仔细欣赏矗立门外的罗丹的巨大雕塑——地狱之门。以前除了三影士和思想者,从来没有注意这门上如许众多的人物与细节,不禁感叹,学美术史还真是要看原作啊!

       十点准时开门,拖着大箱子去寄存,工作人员极其耐心地一个个帮我们试好了寄存柜的门,还特意叮嘱不要忘记最后取走投到锁孔里的2法郎的硬币。唉,如此贴心,又让我们将其与中国博物馆一阵好比。展厅按时间顺序安排,中世纪木板画此前见得太多太精,此处亦不觉有惊艳之作,只算是聊备一格,以成全其收藏的完整。文艺复兴至新古典主义时期的作品略见精彩,但我们看得稍稍有些懒散。参观时间还早,慢慢看吧。但似乎是一个突然的峰回路转,亨利·弗赛利的展厅里梦之声色摄人心魄,难怪是弗洛伊德的心头所好!余光一瞥,又见夏加尔的展厅。色彩的细微颤动,凭虚御风的形象令人沉醉。莫奈的两幅巨大睡莲前,有一众师生或从或躺,各自讨论,好羡慕他们这得天独厚的条件。这种氛围之下,谁的心还能坚硬冷漠?德加、凡·高、高更、塞尚、贺德勒、蒙德里安、康定斯基、达利、马格里特、阿尔普、布朗库西,到基弗、罗斯科、沃霍尔、博依斯,等等等等,美术史上的光辉名字无一遗漏,更有贾柯梅蒂的专厅,陈列着各种灵魂坚定、形销骨立的形体,令人称绝。

       时间啊,真的太快了,太快了。我完全没有作好准备迎接这突如其来的美术史的洪流的冲击啊!我们一到苏黎世,看到简单而略觉乏味单调的城市,便一直置疑此处为何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地方,原来答案在这里啊。深藏功与名,是这样的意思吗?

       没办法,出博物馆拖着行李箱穿过有轨的马路,突然觉得我在对美术史毫无理解的情况下选择了这个专业,难道是某种注定?能有机会站在这些作品面前,片刻相遇却永驻心间,这种感觉真是太幸福了!突然要抬头望望天,因为眼泪要出来了。

       中午到巴塞尔,以Burger King果腹。不料火车惊魂又一次上演。我们要在德国曼海姆转车,转车间隙是9分钟,结果未到曼海姆已经过了下一趟车的开车时间,也就是说火车晚点了。众人正在商量如何应对,车到曼海姆,站台另一侧我们要换的下一辆车在那里静静等候。哇,太好啦,应该是车站统一调度,特意在此等候我们这晚点而一路狂奔的火车啊。我们气喘吁吁爬上车,又待了两分钟,车才缓缓出发。车厢相当混乱,因为刚才那辆车上的乘客和我们一样,都是匆匆奔来,现在才要慢慢找到车厢对号入座了。德国的管理还是让人觉得比较靠谱,我们不敢想这事要是发生在意大利会是什么结果。

       哦,一路走来,只要入境一国,都会及时收到外交部提醒“入乡随俗”之类的短信。从巴塞尔至柏林,行不多远两条短信接踵而至,一是告知来到列支敦士登,一是法国,大出意料。这么几步就是两个国家,欧洲确实地理复杂啊。

       车回柏林已是晚上10点,前台竟还认得我们,一句“you’re back”让人有丝丝暖意。

 

http://s5/mw690/001xeHdOgy6K9oXEYLO34&690           苏黎世美术馆(kunsthaus)门前的巨大雕塑,罗丹的《地狱之门》。

http://s3/mw690/001xeHdOgy6K9orhTQC02&690          地狱之门的局部——思想者

http://s8/mw690/001xeHdOgy6K9owuYKj77&690             地狱之门的局部——三影士

http://s13/mw690/001xeHdOgy6K9ozO0Gw2c&690         我所见过的最帅的基督耶稣了!

http://s12/mw690/001xeHdOgy6K9oCTuj1fb&690          能在莫奈的巨大睡莲前坐着躺着上课,太幸福了。旁边是另一个巨幅睡莲。

http://s8/mw690/001xeHdOgy6K9oM8wC3b7&690           一墙的凡·高。

http://s15/mw690/001xeHdOgy6K9oO2miq1e&690        一厅的蒙克。

http://s16/mw690/001xeHdOgy6K9pdPhD10f&690             凡·高作于1886年的瓶花,风格和后期的很有不同。

http://s16/mw690/001xeHdOgy6K9psnhNR7f&690            著名的割耳自画像。

http://s7/mw690/001xeHdOgy6K9pnknjM16&690                贾柯梅蒂的人形销骨立,只有灵魂永恒。

http://s2/mw690/001xeHdOgy6K9pqvBKh91&690             夏加尔的婚礼充满梦幻。这一晕的蓝色调!

http://s2/mw690/001xeHdOgy6K9ptUErn71&690              塞尚的圣维克多山。

http://s8/mw690/001xeHdOgy6K9poYeqj57&690         亨利·弗塞利的仲夏夜之梦。

http://s4/mw690/001xeHdOgy6K9pI1eZJ03&690          亨利·卢梭的小画,丛林漫步的女子。有时小画比大画更耐看些。

http://s3/mw690/001xeHdOgy6K9pJanSO42&690           康定斯基的抽象,我都不知道这幅画我是不是放的角度正确,反正他的作品是分不出上下左右的。晕!

http://s13/mw690/001xeHdOgy6K9pLsaSw8c&690           马格里特的超现实。

------------------------------------------------------------

http://s9/mw690/001xeHdOzy6QShXm00o78&69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