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才,新华社的哥们蔡拥军给我短信,问我半岛晨报那个德罗巴是怎么个内情啊?我觉得短信里一两句话说不清楚,就在博客里给蔡老师说说吧。就算是《致新华社蔡拥军老师的一封公开信》吧。
三天前,半岛晨报爆出猛料,说迄今为止中超最大牌外援德罗巴有可能到阿尔滨踢球,版面篇幅都很大,是一篇很明显的策划新闻。
两天前,大连晚报在头版做出反应,醒目的大标题是“德罗巴?得了吧!”内文不仅有对李明的采访,还有对德罗巴来中国踢球的可行性分析,最后得出结论:“魔兽来中超踢球,你当他傻啊?”
一天前,半岛晨报再接再厉,也在头版,不仅大标题而且上了大照片,大致意思是:1200万欧元年薪,阿尔滨诚邀德罗巴。
也是一天前,大连日报老记者(为什么用个老字,一会再说)刘文东发表署名文章,认为这样的炒作是对球迷的不尊重,在这篇言论的前面,还配发了记者杨大伟采访李明的新闻,李明否认了不实传言。
有趣的是,除了大连日报记者杨大伟的新闻稿子,大连晚报和半岛晨报的记者也都发了采访李明的稿子,三家记者都打引号引用了李明的话,在不同记者的笔下,李明说了不同的话。于是,姜末在博客里调侃:“阿尔滨到底有几个李明”?
今天,半岛晨报又不惜版面说了这事,他们一百八十度大转弯肯定地说:“德罗巴表态自己至少将在顶级赛事里再踢两年,这样的话,他来中超就没可能了。”亲爱的蔡拥军老师,半岛晨报已经明确地说德罗巴来不了了,你是不是觉得炒作该到此结束了,但事情没完,在铁的新闻事实下,他们没有半点对读者的愧疚,反而写了篇很滑稽的言论,题目是“哥,买副老花镜吧”,意思是他们的文章没有问题,是我们的眼睛出了问题。恕我对号入座,前面我在括号里说过大连日报写反驳文章的是一个老记者,而且我也老了,越来越看不懂这种策划出来的新闻了。
现在媒体喜欢搞新闻策划,请注意,我说的是新闻策划不是策划新闻。新闻策划的前提是有真实发生的的新闻事件做引子,否则,我认为不是新闻策划,而是策划新闻了,这个实不可取。蔡老师是新华社的记者,是这方面的专家,在下不敢多说,只想请教。
在微博里,有朋友告诉我这叫“发展中的新闻”,伤不起。真的伤不起,早在今年6月份,中国国奥队主场0:1输给阿曼队的比赛后,半岛晨报就发了这样一篇新闻:“《半岛晨报》向国奥下挑战书赢球奖金达10万元”,本来我以为这是一篇调侃性的文章,看了一乐也就罢了,后来发现里面具备了所有的新闻元素,是一篇正了八经的新闻稿子,你不得不佩服他们的“策划”能力,那天我就和我们的记者刘文东说,我们都老了,落伍了,奥特曼了。这也是一篇典型的“发展中的新闻”,但它只会永远地发展下去,因为它永远不会有结果。但我不解的是,明知没有结果,为什么还要一本正经地“策划”呢,忽悠读者?
当然,不懂就要学习,我约了刘文东遵照半岛同行的温馨提示,明天就去买副老花镜,但他不同意,他说我们不如给同行也送个温馨建议,当下不是订报纸送东西吗?就别送大米豆油了,送副眼镜多好。倒也是,蔡老师是不是也来一副?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