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事足球记者这份工作十五六年了,国内外走过不少地方,去过次数最多的是上海。因为除了有连沪争霸的由头,作为大都市,上海也是主办国际大赛最多的城市。在这方面,有时我真不敢自诩什么足球城,什么体育城。在号称足球城的大连,除了成绩,我们再无一项指标比得了上海。
因为上海去得多,与上海人打交道也摩擦出不少小笑话,茶余饭后,经常讲给朋友听,起先觉得上海人不够大气,讲的时候贬的成分多一些,但讲来讲去,越来越觉得自己的狭隘,越来越觉得上海人很精明,很务实,很讲原则,所以人家上海人很能办大事。相比较而言,我们经常吹吹牛逼,只拍胸脯不办事,更多的是表面大气而已,而且缺乏原则。
复述几个我经常讲的关于上海人的段子,但我对灯发誓,这回没有半点贬义。
一、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第一次去上海采访,上海一同行哥们(现在已经是某报老总级人物了)很热情地带我办理采访手续,足足带我跑了一个上午,我甚是感动,我说我请你吃午饭吧。我建议找一家高档酒店,当我们快走到酒店时,他突然问我:“姜末,我们吃饭你回去能报销吗?”,我说嘛报不报的,哥们儿请客!他立马说不吃了,之后便领我到体育场附近每人来了一个盒饭……
二、
在上海采访万宝路国际足球邀请赛,每次看完比赛我都要去某报社写稿、发稿。那时还没有电脑,手写、传真,所以在兄弟报社比较方便。每次从球场打车回来我都稍着他们报社的几个记者,但有一次有个记者问我:“姜末,你们打车给报销吗?”,我说嘛报不报的,哥们儿请客。从此,他们再也不打车了,大家集体坐公交车回报社……当时我的月工资不足千元,我的上海同行已经挣三四千块了。
三、
一日,在上海坐公交车,车比较拥挤,我上车投了一块钱硬币,门边有人提醒我说应该投币五毛,意思等下一个上车的人直接把钱给我就行了,我很牛逼地说不要了,就往里挤。这时一只大手一下子把我薅了回去,把五毛钱塞在我手里:“小伙子,你的钱!”
四、
一次内急去厕所,厕所门口有收费的,收费三元(两元还是三元记不准了),给一张草纸。我说我肚子不好,多给我一张草纸行吗,答曰,不行!就一张!我说那我就再给你三元钱,对方也急了,说那可不行,我不能乱收费啊……(此处用上海话讲才好听)
……
报载,上海申花老板朱骏发毒誓了,声称亚冠必须出线。我对朱骏不甚了解,不知道他是不是地道的上海人?上海人认真、务实、讲原则,一般不说大话。
加载中,请稍候......